患者,男性,47岁,近3个月腹股沟,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体重减轻,伴低热,已确诊为艾滋病。
该患者艾滋病应为哪期
A:急性感染期(I期) B:慢性感染期(II期) C: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III期) D:艾滋病期(Ⅳ期) E:缓解期
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的"交通枢纽",其位置及功能非常重要。
关于房室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房室结内呈网状排列的纤维使传导速度加快 B:房室交界区的神经支配以交感神经占优势 C: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快于普肯耶纤维 D:房室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房室结动脉 E:房室交界区无起搏功能
某男性患者,48岁,近2个月腹股沟、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体重减轻,伴低热,已确诊为艾滋病。
该患者艾滋病应为哪期
A:急性感染期(Ⅰ期) B:慢性感染期(Ⅱ期) C: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Ⅲ期) D:艾滋病期(Ⅳ期) E:缓解期
某女性患者,51岁,因乏力、低热3个月,咳嗽,胸闷2周来诊,查体:T37.8℃,双侧锁骨上窝可扪及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CT示:双肺散在小结节影,双肺门淋巴结肿大。
以下哪些疾病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
A:支气管肺炎 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C:结节病 D:肺结核病 E:支气管肺癌 F:支气管扩张症 G:硅沉着病 H:特发性肺纤维化 I:急性间质性肺炎
某男性患者,59岁,声嘶伴咽部不适半年,痰中带血1个月。查体:甲状软骨膨大,右上颈部(Ⅱ区)可及大小约2cm×2.5cm质韧固定包块,无压痛。既往否认结核病史。患者行颈部MRI提示肿瘤位于声门上区,并侵及会厌前间隙、左侧咽壁、会厌及甲状软骨,左侧声带固定,口咽及咽旁无侵犯,上颈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直接喉镜病检提示声门上区中分化鳞癌。其他辅助检查未见转移。
该患者术前放疗若采用适形放射治疗或IMRT,关于淋巴结区域照射范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同侧Ⅱ区淋巴结阳性,CTV无需包括同侧下颌下淋巴结(即工区) B:咽后淋巴结不做预防照射 C:照射范围包括双侧Ⅰ~Ⅴ区淋巴结区域+咽后淋巴结 D:照射范围包括右侧Ⅰ~Ⅴ区淋巴结区域+咽后淋巴结 E:上纵隔区淋巴结也需做预防照射
某男性患者,15岁,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间歇性发热3个月。查体:脾大,左肋下3cm,颈淋巴结活检为霍奇金病。
如果患者临床分期为Ⅱ期,膈上型作放疗时用全淋巴结照射,其范围包括
A:斗篷野 B:倒Y野 C:斗篷野+韦氏环 D:斗篷野+倒Y野 E:斗篷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F:腹部B超
患者施某,男性,265岁,主诉:脐腹痛伴剧烈呕吐2天。患者发病初,腹痛呈阵发性加剧,曾吐出咖啡色物,已2天未进食,腹胀拒按,大便秘结,口燥咽干,冷汗自出。患者2年前曾做过阑尾炎手术,检查:于脐旁可触到条索状肿物。舌质黯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有力。
若腹痛剧烈,寒热往来,大便秘结,应用
A:小承气汤 B:大柴胡汤 C:柴胡疏肝散 D:少腹逐瘀汤 E:良附丸
为一患者取印模时,先取一些粉红色糊状物置橡皮碗中,又取少许白色粉末一起调拌,1min后,调拌好的糊状物放在托盘内,迅速放在患者口内,3~5min后取出,糊状物已结固,变为白色
糊剂由粉红色变为白色是由于
A:指示剂显示反应终了 B:环境温度变化 C:环境湿度变化 D:藻酸盐变化所致 E:胶结剂变化所致
某乡的居民中甲状腺肿患病率大于3%,而且当地7~14岁的中小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也大于20%,已确定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儿童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称为
A:严重型地方性甲状腺肿 B:地方性克汀病 C:先天性水俣病 D:地方性营养不良 E:慢性农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