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为单步骤简单生产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连续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2013年12月份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 (1)12月份发出材料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主要材料12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40元,辅助材料600千克,每千克80元,共同用于生产甲,乙产品各200件,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6千克,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材料成本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车间管理部门领用辅助材料25千克。 (2)12月份应付职工薪酬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40000元,社会保险费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3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薪酬28000元,生产工人薪酬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进行分配,本月甲产品生产工时4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6000小时。 (3)12月份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折旧费32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设备折旧费5000元。 (4)12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支出如下:基本生产车间办公费和停工损失24000元。 (5)甲产品月初,月末无在产品。月初乙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27600元,月初乙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10000元,制造费用为8000元,本月完工产品180件,月末在产品40件。乙产品直接材料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在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完工产品的50%。制造费用按照生产工时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2),12月份甲,乙产品应分配的职工薪酬正确的是( )。

A:甲产品36000元 B:甲产品30000元 C:乙产品144000元 D:乙产品120000元

使单位产品国际价值量提高的因素有()

A:劳动生产率提高 B: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 C:劳动强度提高 D:劳动熟练程度提高 E: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会带来()。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 D: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若其他因素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但商品生产者仍然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B: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变大 C: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获利 D: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A:也随之提高 B:不变 C:降低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

A:商品价值量下降 B:劳动力价值量降低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D: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如果社会生产率不变,某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企业 ( )

A: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将不变 B: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将不变 C: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将低于社会价值 D: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将高于社会价值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

A:商品价值量下降 B:劳动力价值量降低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D: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