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土垫层法中对压力扩散角的取值要求中,下述()不正确。()

A:当垫层厚度z与基础底面宽度6之比z/b>0.5时,压力扩散角θ按z/b=0.5取值 B:当z/b<0.25时,θ按z/b=0.25取值 C:当0.25 D:当z/b<0.25时,除灰土取θ=28°外,其余材料均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

对换土垫层法中垫层的压实标准,下述()不正确。()

A: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压实系数作为压实标准,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B:矿渣垫层的压实指标为最后两遍压实的压陷差小于2mm C:当施工方法不同时,应采用不同的压实标准 D:当采用碾压法施工时,对粉煤灰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下列有关换土垫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换土垫层中不包括灰土垫层 B: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碎(砂)石垫层等 C: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时,常采用夯实地基法 D:换土垫层中不包括砂垫层

下列有关换土垫层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换土垫层法要将基础底面标高以内的土全部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高材料 B: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灰土垫层、砂垫层、碎(砂)石垫层等 C:灰土垫层适合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基加固 D:砂垫层可起到减少地基沉降,加速软弱土层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胀缩的作用 E:灰土垫层不能用于黏性土地基的加固

换土垫层法中对压力扩散角的取值要求中,下述()不正确。

A:当垫层厚度z与基础底面宽度b之比z/b>0.5时,压力扩散角θ按z/b=0.5取值  B:当z/b<0.25时,θ按z/b=0.25取值  C:当0.25<z/b<0.5时,θ按内插取值  D:当z/b<0.25时,除灰土取θ=28°外,其余材料均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

对换土垫层法中垫层的压实标准,下述()不正确。

A: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压实系数作为压实标准,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B:矿渣垫层的压实指标为最后两遍压实的压陷差小于2mm  C:当施工方法不同时,应采用不同的压实标准  D:当采用碾压法施工时,对粉煤灰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换土垫层法在处理浅层软弱地基时,垫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B:垫层底面处土的白重压力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C: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换土垫层法在处理浅层软弱地基时,垫层厚度应符合的要求为( )。

A: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C: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换土垫层法中对压力扩散角的取值要求中,下述( )正确。

A:( 当垫层厚度z与基础底面宽度6之比z/b>0.5时,压力扩散角θ按z/b=0.5取值; B:( 当z/b<0.25时,θ按z/b=0.25取值; C:( 当0.25<z/b<0.5时,θ按内插取值; D:( 当z/b<0.25时,除灰土取θ=28°外,其余材料均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

换土垫层法在处理浅层软弱地基时,垫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B:垫层底面处土的白重压力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C: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经宽度、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