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5岁4个月,因“皮肤淤点,淤斑10+d”在当地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转来本院。当地初诊时血常规仅显示血小板减少。查体:T37.1℃,P110次/min,R25次/min,BP88/56mmHg;轻度贫血貌,皮肤偶见陈旧性淤斑,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大。

目前诊断主要考虑(提示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染色体正常,没有病态造血现象。)

A:急性白血病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F:巨核细胞减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人女性,22岁,月经增多8个月,1周来牙龈出血,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瘀斑,血红蛋白73g/L,白细胞4.2x10/L,血小板42x10/L。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人病情出现改变,血小板下降到19x10/L,则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减少病人的活动 B:正常饮食即可 C:及时静脉补液 D:便秘者给予开塞露 E:给予高浓度吸氧

患者,男性,常易感冒,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有时出现高热。血常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4x10/L。

治疗重度粒细胞减少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的药物是

A:碳酸锂 B:重组人红-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C:重组人单-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D:重组人红-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E:重组人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女性,43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血小板11x10/L

经足量的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查血小板20x10/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A: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 C:脾切除 D:输血小板 E:抗纤溶药物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x10/L,血小板20x10/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女性,43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血小板11x10/L。

经足量的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查血小板20x10/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A: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 C:脾切除 D:输血小板 E:抗纤溶药物

10个月婴儿,腹泻2天,大便呈蛋花样,每日数十次,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小便量明显减少。

下面哪组数据提示需紧急处理(mmol/L)

A:Na140,K5,COCP20 B:Na150,K4,COCP14 C:Na150,K4.5,COCP26 D:Na120,K4,COCP10 E:Na135.K5,COCP4

某女,19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0/L,血小板20×10/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某女性患者,44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血小板11×10/L。

经足量的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查血小板20×10/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A: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 C:脾切除 D:输血小板 E:抗纤溶药物

某地麻疹历年发病率水平维持在5/10万~20/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2006年麻疹发病人数减少,年内总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1例,该年度当地平均人口为30万人。

2006年该地区的麻疹的发病率为

A:7.0/10万 B:5.0/10万 C:10.0/10万 D:20.0/10万 E:73.0/10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