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2岁,患者有奶瓶喂养史。凹面型,上下第二磨牙已萌出,前牙反。针对该患者,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患者父亲或母亲的面型也可能是凹面型 B:患者反是由于幼时使用奶瓶喂养的不良姿势引起的 C:患者父亲或母亲的面型也一定是凹面型 D:患者父亲或母亲的面型不一定是凹面型,但前牙一定是反 E:患者反的形成,是由于幼儿可能存在的其他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

香港的行政区号是()

A:0852 B:0886 C:86 D:0865

绘图题:用文字写出下图中符号表示什么?

某砌体结构房屋中网状配筋砖柱,截面尺寸为370mm×490mm,柱的计算高度H=3.7+0.5=4.2m.采用烧结普通砖MU15和水泥砂浆M7.5砌筑。在水平灰缝内配置乙级冷拔低碳钢丝φ4焊接而成的方格钢筋网(f360N/mm),网格尺寸为50mm,且每3皮砖放置一层钢筋网s=195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该砖柱承受轴向力设计值为190.0kN,沿长边方向的弯矩设计值为15.0kN·m。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试问,该砖柱的偏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10 B:420 C:435 D:470

分解因式 .

 (a+1)2(a-1)2 

已知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都经过点A.(a,4).

(1)求a和k的值;

(2)判断点B.(2,-)是否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解:(1)∵一次函数+3的图象过点A(a,4),

∴a+3=4,a=1.                       

∵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过点A(1,4),

∴k=4.              

(2)    解法一:当x=2时,y==

≠-,∴点B(2,-)不在y=的图象上。

解法二:∵点B(2,-)在第四象限,

而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在一、三象限,

∴点B(2,-)不在y=的图象上。

观察右图,图中的犁耕方式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五代 D:元朝

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24

设C.+CO22CO △H > 0 反应速率为 u1,N2+3H22NH3 △H.<0 反应速率为 u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u1和u2的变化情况为 ( )

A: 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