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经济普查办公室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将各村上报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和《个体经营户情况调表》进行初步汇总,全乡的营业收入为2.1亿元。乡领导认为此数偏低,不符合该乡年13亿产值的计划指标,于是编制了《经济普查经济指标分解落实汇总表》,将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预计总数由1.9亿元调整到2.9亿元,将个体经营户的营业收入调到8.7亿元。为完成此指标,乡统计人员亲自改动了9家法人单位的普查表,并向各村下达了任务,要求各村按分配的指标将报表填写后重新上报。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责任人可以作出的行政处分有()。

A:记过 B:警告 C:调离原工作岗位 D:罚款

开展营业()的目的是加强营业管理,堵漏增收,提高效益,促进发展。

A:检查; B:普查; C:调查; D:稽查。

开展营业普查的方法和内容有哪些?如何组织实施?

营业普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营业普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营业普查工作?

2004年10月,按照我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要求,湖北省某市某镇进行全镇经济普查,66岁的农民杨振龙当上了某村的普查员,他第一次上报的该村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是63万多元,全镇初步汇总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是8000多万元,与前几年上报的“约10亿元”差别太大。镇领导认为“经济普查数要考虑去年年报数和今年目标数”,要求普查员们重新填表,并将“约10亿元”的数字分解到20多个村,还明确要求:如果落实不到人,就虚拟到人。老杨领到的任务是“6820万元”,是实际数字的107倍。于是他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编姓名编项目,伪造了25份普查表报出了7000余万元的荒唐数字。通过这样明目张胆的造假,该镇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总额达10.09亿元。
该镇政府有没有这种权力改数字______

A:当然无权这么做 B:有,政府有权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C:有,政府有权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从大局着眼 D:无任何理论依据,但合情合理

2004年10月,按照我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要求,湖北省某市某镇进行全镇经济普查,66岁的农民杨振龙当上了某村的普查员,他第一次上报的该村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是63万多元,全镇初步汇总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是8000多万元,与前几年上报的“约10亿元”差别太大。镇领导认为“经济普查数要考虑去年年报数和今年目标数”,要求普查员们重新填表,并将“约10亿元”的数字分解到20多个村,还明确要求:如果落实不到人,就虚拟到人。老杨领到的任务是“6820万元”,是实际数字的107倍。于是他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编姓名编项目,伪造了25份普查表报出了7000余万元的荒唐数字。通过这样明目张胆的造假,该镇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总额达10.09亿元。
该镇政府的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

A:公共决策是一种公共产品 B:“数字出官”的政绩观与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格格不入 C:该镇政府的做法没正确使用经济普查的方法 D:没有真正履行政府的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