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中,避雷线的保护角是()。
A:避雷线的悬挂点与导线悬挂点的连线与导线垂直方向的失角 B:避雷线的悬挂点与导线悬挂点之间连线与导线的失角 C:避雷线的悬点与导线悬挂点的连线与避雷线的失角 D:避雷线的悬挂点与导线悬挂点之间连线与避雷线的铅垂线的失角
架空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效果,除了与可靠的接地有关外,主要还与()。
A:避雷线的材质有关; B:避雷线的接地方式有关; C: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有关; D:避雷线的高度有关。
组织导线、避雷线的展放工作步骤是()。
A:导线、避雷线的展放,应做好以下工作: B:组织人员进行通道淸理工作。清理范围应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和有关规程进行 C:组织搭好跨越架,跨越架与被跨越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 D:落实下述工作岗位人员,并于施工前明确交待任务:1)每只线轴看护人;2)每根导线、避雷线拖线时带队负责人;3)每基杆塔的登杆人;4)各重要交叉跨越处或跨越架处的监护人;5)沿线通信联络负责人;6)沿线检查障碍物负责人 E:挂好放线滑车后安装绝缘子串 F:挂好绝缘子串及放线滑车 G:布线工作。根据每i线的长度或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要求,合理分配在各耐张段,以求接头最少,少剩余线。同时考虑紧线后,导线、避雷线的接续压接管,应避开允许有接头的档距和位置 H:布线工作。根据每盘线的长度或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要求,合理分配在各耐张段,以求接头最少,少剩余线。同时考虑紧线后,导线、避雷线的接续压接管,应避开不允许有接头的档距和位置
下列属于少雷区避雷线架设规定的是()。
A:35kV电力线路全线装设避雷线 B:35kV电力线路进线段装设避雷线 C:110kV电力线路全线装设双避雷线 D:500kV电力线路全线装设单避雷线
10Kv配电线路一般不装设(),但特殊地段需要装设避雷线时,混凝土电杆都要按设计要求做接地处理。
A:避雷器 B:避雷线 C:避雷针 D:防雷装置
对于35kV及以下的线路,一般不沿线装设避雷线,但需要逐级杆塔接地,主要起()的作用。
A:排除接地故障 B:释放大电流 C:释放高电压 D:避雷线
两根不等高避雷线各横截面的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是( )。
A:应仿照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方法计算确定; B:应由通过两避雷线高度点及保护范围边缘最低点的圆弧确定; C:应根据被保护物确定; D:应用等效方法计算确定。
线路避雷线引至各级配电装置的出线门型架构的要求,如下叙述正确的是( )。
A: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可将线路避雷线引至出线门型架构上,但土壤电阻率大于1200Ω·m的地区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B: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可将线路避雷线引至出线门型架构上,但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的地区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C:35、66kV配电装置,在土壤电阻率不大于500Ω·m的地区,允许将线路避雷线引至出线门型架构上,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D:35、66kV配电装置,在土壤电阻率大于500Ω·m的地区,不允许将线路避雷线引至出线门型架构上。
某发电厂拟采用悬挂高度为29m的两根平行避雷线和一高度也是29m的独立避雷针联合作为高度为16m设施的防雷保护。现已知两根平行避雷线间距离为24m,长度为46m;避雷针与最近一根避雷线两端的距离均是46m。现按有关公式计算、校验此方案的可行性(被保护设施均在避雷线间和避雷线与避雷针间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保护范围内)。
校验结果是()。
A:被保护设施在两根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内; B:被保护设施在避雷针保护范围内; C:被保护设施超出两根平行避雷线和避雷针联合的保护范围; D:被保护设施全在两根平行避雷线和避雷针的联合保护范围内。
发电厂、变电站的接地装置应与线路的避雷线连接,当不允许直接连接时,下列作法中正确的是( )。
A:避雷线设独立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与电气装置接地点的地中距离不小于15m; B:避雷线设独立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C:避雷线接地装置在地下与接地网相连,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小于5m; D:避雷线接地装置在地下与接地网相连,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小于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