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晚期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并发生肺门及颈淋巴结转移,经治疗无效死亡。

该肿瘤的中晚期与早期的区别在于 ( )

A:早期癌仅侵及固有层 B:早期癌仅侵及黏膜肌层 C:早期癌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侵及肌层 D:早期癌可侵及肌层 E:只要没有淋巴结转移者就是早期胃癌

食道癌晚期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并发生肺门及颈淋巴结转移,经治疗无效死亡。

对于该肿瘤描述错误的是 ( )

A:约90%为鳞状细胞癌 B:早期癌如及时手术5年生存率在90%以上 C:患者男多于女,多在40岁以上 D:大部分腺癌与Barrett食道有关 E:血道转移最常见骨和脑

在肺部恶性肿瘤中,极大多数是原发性支气管癌,主要症状为咳嗽,血痰,胸痛,气急及癌肿局部侵犯和转移症状,大量吸烟是导致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实验室常用于鉴别诊断和治疗监测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是

A:CEA B:SCC C:CYFRA 21-1 D:NSE E:MMP2

在肺部恶性肿瘤中,极大多数是原发性支气管癌,主要症状为咳嗽,血痰,胸痛,气急及癌肿局部侵犯和转移症状,大量吸烟是导致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列指标中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首选肿瘤标志物是

A:SCC B:NSE C:Cyfra21-1 D:CA72-4 E:DU-PAN-2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中位于前三位的是:

A:淋巴瘤 B:神经源性肿瘤 C:胸腺瘤 D:胸骨后甲状腺肿 E:畸胎瘤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下列肿瘤中好发于前纵隔者包括:

A:淋巴瘤 B:神经源性肿瘤 C:胸腺瘤 D:胸骨后甲状腺肿 E:畸胎瘤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见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正确的处理为:

A:行肿瘤摘除术 B: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及血管部分切除术 C:为安全起见行肿瘤姑息切除 D:将肿瘤从无名静脉剥离后切除

患者女,64岁。因“痰中带血2个月”就诊。胸部CT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下一步治疗方案,正确的是(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A:术后定期随诊,每3个月复查胸LDCT及肿瘤标志物等; B:术后1个月左右进行辅助化疗 C:术后1个月左右辅助放疗 D:术后辅助化放疗 E:中药及免疫支持治疗

某女性患者,42岁,右乳癌术后2年。1个月前右颈部锁骨上触及一包块。查体:右颈部锁骨上触及一约1.0cm×1.5cm淋巴结,无压痛。心肺检查(-)。多次查血CA-153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PD试验:(-)。拟行Tc-MIBI亲肿瘤显像以进一步评估右颈部包块性质。

有关Tc-MIBI亲肿瘤显像方法,正确的是

A: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 B:选用患乳同侧肘静脉注射显像剂 C:准直器常规选用低能高灵敏度型 D:Tc-MIBI放射化学纯度应超过80% E:采用公式[延迟相比值(T/NT)-早期相比值(T/NT)]/延迟相比值(T/NT)计算肿瘤滞留指数

某女性患者,38岁,巨大卵巢肿瘤,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术中搬动肿瘤时,突然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双肺出现湿性啰音。

此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急性心功能衰竭 B:急性肺水肿 C:氧供不足 D:肺栓塞 E:ARDS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