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岁。患者自述4个月前发现耳后一肿物,开始约花生大小,现略增大,无不适。大体检查:灰红肿块,3.0 cmx2.3 cmx2.0 cm,其切面灰红,质地中等,境界较清。低倍镜检:可见增生的血管,伴明显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
此时最佳诊断为(提示 中倍及高倍镜检:嗜酸粒细胞增生明显,沿着增生的小血管发展,并可见嗜酸性脓肿及嗜酸性淋巴滤泡形成,血管内皮增生不明显而且没有上皮样改变。)
A:淋巴瘤样肉芽肿 B:Kimura disease C:非特异性嗜酸细胞性炎症 D:上皮样血管瘤 E:寄生虫感染性肉芽肿 F: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
某男性患者,33岁,左前臂皮下无痛性结节,色灰红,边界不清,镜下见组织细胞样的嗜酸性内皮细胞形成短条形、索状和实性巢状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免疫标记CD31、CD34阳性,局灶性CK阳性。
该患者最可能为
A:海绵状血管瘤 B:上皮样血管瘤 C: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D:血管球瘤 E:血管周细胞瘤
某男性患者,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活检发现,肿大淋巴结内有较多黏液湖形成,黏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淋巴结内可见到大量异型细胞排列成腺腔样,部分细胞胞质内有大量黏液并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呈印戒样。
淋巴结内病变可能为
A:管状腺癌 B:未分化癌 C:鳞状细胞癌 D:黏液腺癌 E:印戒细胞癌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
/L,PLT320×10
/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该患者若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检查会出现的改变有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C:原始粒细胞>10% D: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 E:巨核细胞减少 F: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G: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H:Ph染色体阳性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
/L,PLT320×10
/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一年后患者因高热、骨关节疼痛再次入院。外周血WBC126×10
/L,PLT96×10
/L,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33%,嗜碱性粒细胞22%此时应考虑的疾病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感染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D:骨髓纤维化 E: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F: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
四种疾病患者痰液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结果如表所示: 
欲比较四种疾病患者痰液内嗜酸性粒细胞有无差别,应选用
A:χ
检验 B:校正的χ
检验 C:Wilcoxon秩和检验 D:Kruskal-Wallis检验 E:Friedman秩和检验
四种疾病患者痰液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结果如表所示: 
欲比较四种疾病患者痰液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构成有无不同,应选用
A:χ
检验 B:F检验 C:Wilcoxon秩和检验 D:Kruskal-Wallis检验 E:Friedman秩和检验
某男性患者,33岁,持续发热9天,伴腹胀,便秘,不欲饮食。查体:心率68次/分,腹软,肝肋下2cm,白细胞正常,嗜酸性粒细胞为零,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
伤寒的肠道并发症多出现在病程的
A:第1周内 B:第2周~第3周 C:第4周~第5周 D:第6周 E:整个病程
人疱疹病毒除哪种病毒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核内有嗜酸性包含体()
A:EB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D: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不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的人疱疹病毒类型为()
A:EB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D: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