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锌消费国,我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锌消费的高速增长。
在对基本金属进行终端消费分析时,包括( )。(多选)
A:基本金属消费地域分析 B:基本金属消费行业分析 C:金属消费替代分析 D:金属加工行业规模分析
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了2885.2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42.68%,是自1997年正式开放出境旅游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也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数量增加最多的一年,已达90个。同时,近年来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可携带人民币和外币数量也在增加。我国出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地区。2004年,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等5个省市的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当年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总人数的72.16%。从我国出境旅游者较集中的旅游目的地来看,主要集中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前10位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中,有8个是亚洲国家和地区。从接待人数来看,亚太地区接待的中国旅游者占中国全部出境人数的90.4%。与此同时,距离我国较远的美洲,大洋洲已成为我国公民出访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与出境旅游人次迅速增长相伴随的另一个现象是,中国公民海外旅游花费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许多测评机构甚至认为我国是人均出境消费最高的国家之一。对此现象,有些学者提出了担忧,认为大量外汇流失已使旅游业沦为花汇产业,必须对由此带来的国际旅游外汇逆差采取开征出境税等措施加以扭转;也有学者认为不必大惊小怪,一是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二是大量购物消费是出境旅游发展初期非理性消费表现,是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阶段,面对出境旅游大发展的现实,重要的不是“堵”住出境客流,而是如何创新入境旅游产品,增加入境旅游吸引力,并引导游客增加国内游。同时,跟随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足迹,旅游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
虽然我国已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有90个,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相对集中于亚太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包括( )。
A:时间耗费少 B:心理距离小 C:文化差异适中 D:旅游目的地旅游设施先进 E: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丰富
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1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约6%;国内旅游收入8700亿元,增长约12%;入境旅游人数1.30亿人次,下降约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300万人次,下降约3%;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下降约5%;出境旅游人数4600万人次,增长约12%,旅游花费362亿美元;旅游总收入1.14万亿元,增长约4%,约合1664.4亿美元。国家统计局关于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的抽样调查推算结果显示,中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乡村人口7.21亿。 2008年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占总消费比例约为9%,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占总消费比例约为6.5%;我国的居民消费额占GDP总值的38%,而在发达国家一般为70%,连人均GDP低于我国的印度也达到了55%,可见我国旅游消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时期。 2009年4月18日,____在视察海南后的__,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和扩大社会就业方面有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他并强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外部需求,造成我国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4月24日至26日,__副__考察安徽旅游时指出,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在当前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扩大旅游消费的途径从根本上是要增加旅游需求,而旅游需求会受到来自客源地,目的地以及客源地与目的地两地互动因素的影响。其中来自客源地的推力因素主要包括( )。
A: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距离 B: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经济距离 C:客源地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 D:客源地政府对国民旅游的政策 E:客源地人口结构与偏好
某消费者在商场购买了一辆自行车,骑用仅3天后,就因自行车质量问题被摔伤,遂在医院住院一周治疗。消费者要求退货并赔偿,被商场拒绝,双方发生争执。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案例中,消费者解决争议的途径可以是( )。
A:向医院申诉 B: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仲裁 C:请求有关媒体调解 D: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按消费目的划分,消费可以分为()
A:贷款消费 B:生存资料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消费者可以分为()。
A:现实消费者 B:潜在消费者 C:终端消费者 D:生产资料消费者 E:中间消费者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收益递增规律所讨论的完全是消费者的需求对收益的影响,因此它被人们叫做()
A:消费者经济 B:需求方规模经济 C:需求经济 D:效益经济
能源消费统计的目的是()。
A:在能源计量的基础上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能源消费汇总数据 B:在能源计量的基础上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能源节约汇总数据 C:为用能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和制定节能计划、采取节能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D:为用能单位的节能责任考核和制定节能计划、采取节能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