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UPA新增的物理信道E-DPDCH的传输间隔TTI()
A:仅支持10msTTI B:仅支持2msTTI C:必须支持10ms和2msTTI D:必须支持10msTTI,2msTTI是可选项
下列各参数对应的解释为:()参数:①ORIGCONVCALLEST,②RRCPROCPCPREAMBLE,③POWEROFFSETPPM,④POWERRAMPSTEP。解释:ⅠDPDCH功控前导的长度:本参数定义了在UE发送DPDCH之前,发送DPCCH的持续时间;ⅡUE没有接收到NodeB捕获指示时对preamble功率的攀升步长;Ⅲ最后一个接入前导和消息控制部分的功率偏移,在接入前导功率的基础上加上该值就得到控制部分的功率;Ⅳ设置RRC连接建立时候原因值对应的信道类型和速率。
A:①--Ⅱ,②--Ⅲ,③--Ⅰ,④--Ⅳ B:①--Ⅰ,②--Ⅳ,③--Ⅲ,④--Ⅱ C:①--Ⅳ,②--Ⅰ,③--Ⅲ,④--Ⅱ D:①--Ⅲ,②--Ⅱ,③--Ⅳ,④--Ⅰ
下列那个物理信道采用开环功率控制()
A:DPDCH B:AICH C:PCPICH D:PRACH
在下行专用信道中,使用PO3参数来表征DPCCH中PILOT比特相对于DPDCH的功率偏置。
WCDMA系统中上行DPCCH和DPDCH的功率之比为()
A:βc/βd。 B:βc/βd的平方。 C:βc/βd的立方 D:βc/βd的四次方
下面那些是公共传输信道()
A:BCH和FACH, B:PCH和RACH C:DPDCH和CPCH D:DPDCH和DPCCH
上行专用物理信道可以进行多码传输,几个并行的DPDCH使用不同的信道化码进行发射。但是,每个连接只有一个DPCCH信道。
PRACH信道使用上行扰码,上行DPCCH/DPDCH也使用上行扰码。
外环功控初始上行目标信干比,在以下情况的默认取值为SRB();DPDCH大于等于SF32时值为();DPDCH为SF16或8时值为();DPDCH小于SF4时值为()。
A:5.2DB;4.9DB;8.2DB;9.2DB B:4.9DB;5.2DB;8.2DB;9.2DB C:5.2DB;8.2DB;4.9DB;9.2DB D:9.2DB;8.2DB;5.2DB;4.9DB
WCDMA中,上行数据通过()发送
A:DPDCH, B:DPDCH, C:HARQ, D:HS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