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2岁,恒牙,基本中性,上前牙I3度拥挤,左上中切牙及右上侧切牙与下颌四颗切牙形成反,间隙不足,下切牙I1度拥挤。

此病例的拔牙方案为

A: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 B: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前磨牙及下颌两颗第二前磨牙 C:拔除上颌两颗第二前磨牙及下颌两颗第一前磨牙 D:仅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前磨牙 E:仅拔除下颌两颗中切牙

某病人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观察时发现血涂片异常蓝染,且布满颗粒

出现大量颗粒的原因是

A:细胞中的异常结构 B:先弃去染液后再用水冲洗 C:缓冲液与染液的比例大于1:1 D:血涂片太厚 E:冲洗时间长

病人,女,38岁。白带增多,淡黄色脓性,并感腰骶部坠痛近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通畅,见宫颈中度糜烂,颗粒型。

该病人宫颈中度糜烂,颗粒型指的是( )。

A: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以下,糜烂面为柱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凹凸不平 B: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糜烂面为柱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凹凸不平 C: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糜烂面为柱状上皮过度增生,间质增生明显,高低不平 D: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糜烂面为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表面平坦 E: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糜烂面为柱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凹凸不平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与银的化合物,统称为卤化银。这是一种具有感光性能的物质,起着记录影像的作用。卤化银是胶片产生影像的核心,从胶片制作到曝光、冲洗都是围绕着它进行的。卤化银是以微晶体状态存在,卤化银的感光作用是以每个晶体为单位进行的,胶片记录下来的影像效果,是千千万万个微小卤化银晶体感光效果的总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晶体颗粒的大小、分布会给影像效果带来影响。

关于胶片颗粒叙述正确的是

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低 B: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低 C: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大 D:晶体颗粒小分辨力低 E:晶体颗粒分布均匀颗粒性差

开始出第1颗恒牙的年龄是( )

A:4~10个月 B:1~1.5岁 C:1.5~2岁 D:2.5岁 E:6岁

(1).制颗粒时有药物细粉加入的是()。

A:块状冲剂 B:可溶性颗粒剂 C:混悬性颗粒剂 D:泡腾颗粒剂

(1).制颗粒时有药物细粉加入的是()。

A:块状冲剂 B:可溶性颗粒剂 C:混悬性颗粒剂 D:泡腾颗粒剂

开始第1颗恒牙的年龄是()

A:4~10个月 B:1~1.5个月 C:1.5~2岁 D:2.5岁 E:6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