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多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采用C30混凝土、钢筋采用HRB335.框架梁h0=340mm,其框架梁梁端配筋如图所示。根据梁端截面地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和截面的受压区高度,判断其纵向钢筋的配置,()是正确的配置。
A:Asl=3Ф25As2=2Ф25 B:Asl=3Ф25As2=3Ф20 C:Asl=As2=3Ф22 D:前三项均非正确配置
四个截面仅形式不同:1、矩形;2、倒T形;3、T形;4、I形。它们的b和h相等,b’f=bf,在相同的M作用下,配筋量As()
A:As1=As2>As3=As B:As1>As2>As3>As4 C:As1>As2=As3>As4 D:As2>As1>As3>As4
验算第二类T形梁最大配筋率时()
A:ρ=As/(bho) B:ρ=As2/(bho) C:ρ=As2/(b’fho) D:ρ=As/(b’fho)
验算第一类T形梁最小配筋率时()
A:ρ=As/(bho) B:ρ=As/(bfho) C:ρ=As2/(bho) D:ρ=As/(b’fho)
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RB400()及HPB300(φ)(f=270N/mm)。框架梁h=340mm,其局部配筋如图7-26所示,根据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和截面的受压区高度,试判断关于梁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并提出其中何项是正确的配置()?
A:As1=325,As2=225 B:As1=325,As2=320 C:As1=As2=322 D:前三项均非正确配置
某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平面如图6-19所示,地上7层,首层层高6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4m;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屋顶板及地下室顶层采用梁板结构,第2~7层楼板沿外围周边均设框架梁,内部为无梁楼板结构;建筑物内的二方筒设剪力墙,方筒内楼板开大洞处均设边梁。该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Ⅰ类场地。 假定该建筑物第2层平板部分,采用非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板厚200mm,纵、横面设暗梁,梁宽均为1000mm,某处暗梁如图6-20所示,与其相连的中柱断面b×h=600mm×600mm;在该层楼面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500kN。由等代平面框架分析结果得知,柱上板带配筋,上部为3600mm,下部为2700mm.钢筋均采用HRB400。假若纵、横向暗梁配筋相同,试问,在下列暗梁的各组配筋中,何项最符合既安全又经济的要求?提示:柱上板带(包括暗梁)中的钢筋未全部示出。()
A:As1=914;As2=912 B:As1=916;As2=914 C:As1=618;As2=914 D:As1=620;As2=616
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梁局部配筋图如图2-27所示。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f=14.3N/mm),纵筋采用HRB400()(f=360N/mm),箍筋采用HRB335(),梁h=440mm。试问,下列关于梁的中支座(A-A处)上部纵向钢筋配置的选项,如果仅从规范、规程对框架梁的抗震构造措施方面考虑,哪一项相对准确()?
A:As1=422;As2=422 B:As1=422;As2=222 C:A=s1425;As2=220 D:前三项均不准确
假设Internet的两个自治系统构成的网络如图所示,自治系统AS1由路由器R1连接两个子网构成;自治系统AS2由路由器R2、R3互联并连接3个子网构成。各子网地址、R2的接口名、R1与R3的部分接口IP地址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路由表结构如下表所示。请利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2的路由表,要求包括到达上图中所有子网的路由,且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
假设Internet的两个自治系统构成的网络如图所示,自治系统AS1由路由器R1连接两个子网构成;自治系统AS2由路由器R2、R3互联并连接3个子网构成。各子网地址、R2的接口名、R1与R3的部分接口IP地址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R2收到一个目的IP地址为194.17.20.200的IP分组,R2会通过哪个接口转发该IP分组
假设Internet的两个自治系统构成的网络如图所示,自治系统AS1由路由器R1连接两个子网构成;自治系统AS2由路由器R2、R3互联并连接3个子网构成。各子网地址、R2的接口名、R1与R3的部分接口IP地址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R1与R2之间利用哪个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该路由协议的报文被封装到哪个协议的分组中进行传输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