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0.6m,地下1层,地上14层,首层为转换层,纵横向均有不落地剪力墙。地下室顶板(位于+_0.000m处)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首层层高为4.2m,混凝土C40(弹性模量E=3.25x10N/m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混凝土C30(弹性模量E=3.0x10N/mm)。

该结构首层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HRB300级钢筋)取何值时,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要求?

A: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0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10@200 B: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0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12@200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9.8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10@200 D: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9.8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φ12@200

在注塑制件上不留顶出痕迹的注塑模脱模机构选择为()

A:推杆脱模机构 B:推件板脱模机构 C:二级脱模机构 D:气动脱模机构 E:以上都可以

推杆脱模机构的主要优点是()

A:顶出面积大 B:顶出力比较集中 C:推杆位置设置灵活 D: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E:对塑件外观影响小

脱模斜度小、脱模阻力大的管形和箱形塑件,应尽量选用推杆推出。

在计算脱模力时要计算()的脱模力。

A:相继脱模 B:初始脱模 C:最终脱模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

A:机床; B:工作台; C:力源机构; D:加工表面。

关于拉延模具生产顶杆和试模顶杆孔描述错误的是:()。

A:生产及试模顶杆孔位置,原则是尽量远离分模线排列; B:以各压机之顶杆位置配置,以平衡稳定为前提均匀分布; C:各顶杆力的传导主要以肋为传导中心。

脚手架连墙杆应尽量靠近()交点处。

A:小横杆 B:立杆 C:小横杆与立杆 D:大横杆

装夹箱体零件时,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 )。

A:加工部位 B:测量部位 C:基准面 D:毛坯表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