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70万m3/D。其中包括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的配水井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17.6×14.4,高11.8,设计设计水深9米;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1m,0.25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配水井基坑边坡坡度1:0.7(基坑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采用厚度6~10cm的细石混凝土护面。配水进顶板现浇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剖面如图4-1所示。方案报公司审批时,主管部门认为基坑缺少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重要杆件,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二:在基坑开挖时,现场施工员认为土质较好,拟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被监理工程师发现后制止。
事件三:项目部识别了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其中配水井施工现场主要易燃易爆物体包括脱模剂、油漆稀释料...。项目部针对危险源编制了应急预案,给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工期压力,中水管道未进行功能性试验就进行了道路施工(中水管在道路两侧)。试运行时中水管道出现问题,破开道路对中水管进行修复造成经济损失180万元,施工单位为此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问题
图片暂缺
1、【题干】图4-1中基坑缺少哪些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哪些重要杆件?
答:缺少的降水设施:①井点或管井②集水井③排水泵④排水管道⑤排水沟
顶板支架缺少的杆件:①斜撑②水平撑③剪力撑
顶出板顶出方式不常用于()。
A:机构复杂的产品 B:透明的产品 C:深腔壁薄的产品 D:透顶的产品
装在顶出机构上的零件有()。
A:推杆 B:拉料杆 C:复位杆 D:推管内小型芯 E:顶管
注射机顶出形式有()
A:气动顶出 B:液压顶出 C:机械顶出 D:液压-机械联动顶出
登杆接近杆顶时,要防止横担()。
A:顶杆 B:掉下 C:碰头 D:滑下
注塑模顶杆碰弯后,处理方法是()。
A:电焊 B:校直或更换新顶杆 C:重新车削
顶杆的导向部分的装配要求是()
A:确保动作灵活 B:不允许存在静态间隙,以防渗料 C:防止滑动间隙过大而渗料 D:顶杆的硬度应高于引导元件,以提高顶杆使用寿命 E:顶杆作为轴类零件,其精度应高于引导孔的一个精度等级
关于拉延模具生产顶杆和试模顶杆孔描述错误的是:()。
A:生产及试模顶杆孔位置,原则是尽量远离分模线排列; B:以各压机之顶杆位置配置,以平衡稳定为前提均匀分布; C:各顶杆力的传导主要以肋为传导中心。
对于顶杆布置,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顶杆尽量多 B:顶杆尽量长 C:顶杆尽量靠近脱模力大的部位 D:顶杆尽量大
在气阀传动机构中,将凸轮的回转运动变为顶杆的往复运动的部件是()
A:顶柱(顶头) B:顶杆 C:凸轮 D:摇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