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3岁,因“尿频,尿痛和排尿困难2个月”来诊。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局部结节状肿块。穿刺活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部见小灶坏死。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如图所示。 总题库LOGO

相对较大可能性的病理诊断有

A: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 B:平滑肌肉瘤 C:横纹肌肉瘤 D:平滑肌瘤 E:肉瘤样癌 F: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G:骨肉瘤

 患者男,43岁,因“尿频,尿痛和排尿困难2个月”来诊。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局部结节状肿块。穿刺活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部见小灶坏死。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如图所示。 总题库LOGO

鉴别诊断需要选择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有

A:平滑肌Actin B:Desmin C:PR D:CD68 E:CD34 F:Inhibin

 患者男,43岁,因“尿频,尿痛和排尿困难2个月”来诊。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局部结节状肿块。穿刺活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部见小灶坏死。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如图所示。 总题库LOGO

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的免疫标志特征有

A:平滑肌Actin (+) B:PR(+) C:CD34(+) D:Inhibin(+) E:EMA(+) F:CD68(+)

某男性患者,36岁,左颈后皮下见一隆起的结节,生长缓慢,直径1cm,质硬,边界不清,镜下由梭形细胞构成,呈明显的编席状排列,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核分裂象3个/HPF,免疫组化Vimentin、CD34阳性。

关于该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肿物有完整的包膜 B:被覆表皮增生增厚 C:核分裂多,病理性核分裂、坏死常见 D:瘤细胞CD34呈弥漫性阳性表达 E:切除后不复发

老年女性,66岁,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逐渐长大,边界不清,不易活动。大体切面鱼肉状,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胞质较丰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灶有坏死,未见上皮成分。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浸润性导管癌 B:癌肉瘤 C:恶性间叶性肿瘤 D:恶性叶状肿瘤 E:纤维腺瘤癌变

老年女性,66岁,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逐渐长大,边界不清,不易活动。大体切面鱼肉状,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胞质较丰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灶有坏死,未见上皮成分。

若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K阴性,Virnentin阳性,SMA阳性,Desmin阳性,S-100阴性,CD34阴性,CD68阴性,应诊断为

A: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B:恶性血管外皮瘤 C: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D:软骨肉瘤 E:平滑肌肉瘤

老年女性,66岁,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逐渐长大,边界不清,不易活动。大体切面鱼肉状,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胞质较丰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灶有坏死,未见上皮成分。

可能的诊断是

A:早期乳腺癌 B:癌肉瘤 C:恶性间叶性肿瘤 D:恶性叶状肿瘤 E:纤维腺瘤癌变

老年女性,66岁,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逐渐长大,边界不清,不易活动。大体切面鱼肉状,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胞质较丰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灶有坏死,未见上皮成分。

如部分区域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管腔,细胞形态多样,该疾病应诊断为

A:浸润性导管癌 B:腺病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C:纤维腺瘤伴导管内原位癌 D:纤维腺瘤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E:不典型导管增生

老年女性,66岁,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逐渐长大,边界不清,不易活动。大体切面鱼肉状,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胞质较丰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灶有坏死,未见上皮成分。

如病变中一个导管内部分细胞呈单形性,细胞排列成筛状,并可见分裂象,则应诊断为

A:导管内原位癌 B:腺病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C:纤维腺瘤伴导管内原位癌 D:纤维腺瘤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E:纤维腺瘤伴不典型导管增生

病理核分裂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