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6岁,反复晕厥入院,查体: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胸导联冠状T波,心肌酶学不高,疑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硝酸甘油加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症状的机制是( )
A:扩张动脉,降低血压 B:扩张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 C:增加心肌收缩力 D: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E:降低心肌耗氧量
某男性患者,52岁。阵发性心悸半年,时有胸闷,登二楼觉气急3个月。下肢水肿3天来院门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4次/分,P-R间期0.24秒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入院后予以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治疗。第4天突然神志不清,抽搐。听诊心音消失,血压为D。经救治以后神志清醒,心跳恢复,心率45次/分,并有频发期前收缩。
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其原因考虑与下列哪项有关
A:洋地黄 B:心力衰竭加重 C:利尿剂 D:疾病的进展 E:扩血管药物
心肌病分为4型,即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各类型心肌病都有各自的病理生理特点。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是
A: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 B: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收缩功能障碍 C:左心室扩张,双心室扩张,容积减小 D:收缩正常,心壁不厚,单心室舒张功能低下 E: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常伴有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抗休克时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之一,小剂量时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并扩张肾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血管,大剂量时具有受体作用,可增加外周阻力。
抗休克时,主要是取其
A:扩张内脏血管的作用 B:收缩外周血管的作用 C:强心作用 D:强心作用和扩张内脏血管作用 E:强心、扩张内脏血管及收缩外周血管的作用
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及血管收缩剂的作用()
A:结缔组织的小动脉收缩 B:心、肝、肾小动脉扩张 C:小肠的小动脉扩张 D:皮肤小动脉收缩 E:骨骼肌小动脉收缩
微循环扩张期仍收缩的血管是
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B:动静脉短路 C:微动脉 D:小静脉 E:小动脉
微循环扩张期仍收缩的血管是
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B:动静脉短路 C:微动脉 D:小静脉 E:小动脉
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是通过( )。
A:阻断心迷走神经 B:兴奋β受体 C:直接作用于心肌 D:交感神经递质释放 E:抑制心迷走神经递质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