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的能量大于其结合能时,电子将脱离原子核的束缚,离开原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称为电离。激发和电离都使原子的能量状态升高,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而不稳定。

关于电子的结合力,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可能轨道上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 B: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连续的 C:靠近原子核的壳层电子结合力强 D:原子序数Z越高,结合力越强 E:核内正电荷越多,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2-乙酰氨基芴(2-AAF)和2-氨基芴(2-AF)在机体内可形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为近致癌物,再通过结合反应而产生的结合物可在酸性pH尿中或由肠道菌丛的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生成N-羟基芳香胺。可自发生成亲电子剂--氮宾离子,攻击DNA,引起膀胱癌和结肠癌

近致癌物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的形成通过

A:细胞色素P450和FMO催化 B:细胞色素P450催化 C:FMO催化 D:环氧水化酶催化 E:醇脱氢酶催化

细胞表面CD40与CD40L结合可

A:诱导B细胞活化,但无需Th细胞辅助 B:产生协同刺激信号,使B细胞活化 C:为B细胞活化的初级信号传导分子 D:产生增强的免疫应答,分泌高亲和力抗体 E:产生活化第一信号,需Th细胞辅助,诱导B细胞活化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0或其配体CD40L基因突变可引起

A:苯丙酮尿症 B: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 C: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D:Down综合征 E: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0或其配体CD40L基因突变可引起

A:苯丙酮尿症 B: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 C: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D:Down综合征 E: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0或其配体CD40L基因突变可引起

A:苯丙酮尿症 B: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 C: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D:Down综合征 E: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0或其配体CD40L基因突变可引起

A:苯丙酮尿症 B: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 C: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D:Down综合征 E: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