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岁。患者自述4个月前发现耳后一肿物,开始约花生大小,现略增大,无不适。大体检查:灰红肿块,3.0 cmx2.3 cmx2.0 cm,其切面灰红,质地中等,境界较清。低倍镜检:可见增生的血管,伴明显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
此时最佳诊断为(提示 中倍及高倍镜检:嗜酸粒细胞增生明显,沿着增生的小血管发展,并可见嗜酸性脓肿及嗜酸性淋巴滤泡形成,血管内皮增生不明显而且没有上皮样改变。)
A:淋巴瘤样肉芽肿 B:Kimura disease C:非特异性嗜酸细胞性炎症 D:上皮样血管瘤 E:寄生虫感染性肉芽肿 F: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
不同的组织和细胞再生能力不一样。
增生能力最差的细胞是
A:神经元细胞 B: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纤维细胞 D:施万细胞 E:神经小胶质细胞
男,19岁,发热,牙龈出血10天,实验室检查:Hb75g/L,WBC2.0x10
/L,细胞分类示: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5%,单核细胞5%,PLT23x10
/L,骨髓检查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35%,早幼粒细胞占16%。
骨髓,血象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原始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OX(+),NAP积分5分,NBE(-)。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男性,32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及乏力半个月。查体发现浅表淋巴结和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象检查结果显示:Hb60g/L,WBC2.5x10
/L,N0.52,PLT42x10
/L,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46
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增高,血片也未见幼稚细胞,可能的原因是
A:骨髓原始细胞数少,不能进入血循环 B:白血病合并粒细胞缺乏症 C:急性增生性白血病 D:急性低增生性白血病 E: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未受阻
男,55岁,纳差,乏力,消瘦半年就诊;体检:面部呈暗红色,肝肋下1cm,脾肋下4.5cm,质硬无压痛;检验结果:血红蛋白195g/L,白细胞16.2x10
/L,血小板450x10
/L,HCT60%;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巨三系均增生,细胞形态异常,诊断为骨髓增生性疾病
下列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是
A:MDS B:CLL C:CML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6岁,排尿不畅1年,排不出尿6小时。体检:T37℃,P86次/分,R22次/分,BP138/70mmHg。耻骨上区膨胀,叩诊浊音。
哪一个诊断的可能性最大? 提示:盆腔MRI:良性前列腺增生,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同位素骨扫描未见转移癌。前列腺穿刺活检:未见癌细胞。
A:前列腺癌 B:良性前列腺增生 C: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癌 D:前列腺肉瘤 E:前列腺移行细胞癌 F:前列腺结核 G:慢性前列腺炎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8岁,排尿费力2年,排不出尿8小时。
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 提示:盆腔MRI:良性前列腺增生,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同位素骨扫描未见转移癌。前列腺穿刺活检:未见癌细胞。
A:前列腺癌 B:良性前列腺增生 C: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癌 D:前列腺肉瘤 E:前列腺移行细胞癌 F:前列腺结核 G:慢性前列腺炎
女性,35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最可能的细胞类型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淋巴细胞性 C:急性单核细胞性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 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
某女性患者,36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最可能的细胞类型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淋巴细胞性 C:急性单核细胞性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 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
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男性老年患者,如无排尿困难即可排除良性前列腺增生 B: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有功能的睾丸有关 C:良性前列腺增生者,直肠指诊都可触及增大的前列腺 D:残余尿量多少与梗阻程度成比例 E:排尿困难伴有无痛血尿一定不是良性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