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8岁。因行髋关节置换术后3 d,出现发热伴呼吸困难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入ICU后,因患者呼吸窘迫伴严重低氧血症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气道内吸出大量黄脓痰。体格检查:烦躁不安,血压146/66 mmHg,脉搏105/min,体温38.7 ℃。双肺广泛干湿啰音。腹部膨隆,肠鸣音弱。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血常规:WBC 16x10/L,中性粒细胞0.88,血肌酐152 μmol/L。经过3 d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仍进一步加重。在最近的6 h内,患者入量1100 ml,尿量仅100 ml。急查血常规:白细胞22x10/L,中性粒细胞0.92,血红蛋白109 g/L。

最需要尽快实施的措施是(提示 在随后的24 h内,调整了抗生素治疗,放置颈内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将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2 cmHO。静脉推注呋噻米40 mg。患者24 h入量3100 ml,尿量320 ml,血压156/84 mmHg,双肺仍广泛湿啰音,双下肢及背部低垂部位凹陷性水肿。血清钾6.0 mmol/L,钠135 mmol,肌酐452 μmol/L,尿素氮19 mmol/L。)

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静脉滴注酚妥拉明 C:腹腔透析 D:间隙性血液透析 E: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F: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G:血浆吸附

 患者女,57岁。患糖尿病10年,高热1周前来就诊。实验室检查:Hb 106 g/L,PLT 412x10/L,WBC 38x10/L,中性中幼粒细胞0.10,中性晚幼粒细胞0.1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34,嗜酸粒细胞0.01,嗜碱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20,单核细胞0.04,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

该患者若是类白血病反应,其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

A:有原发疾病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显著增高 C: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无Auer小体 E:无Ph染色体 F:骨髓铁染色正常 G:硝基四氮唑蓝试验呈阳性反应 H:维生素B12水平常升高

患者,男,50岁,低热,乏力,多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胸骨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50x10/L,粒细胞占90%,大量未成熟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6%,嗜碱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

第1小题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大约1年后,病人因不明原因的发热,脾脏进行性肿大,骨关节疼痛再次住院,经检查骨髓中原粒细胞≥20%,原粒+早幼粒≥30%,此时应考虑下列何种疾病

A: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脾脏功能亢进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某男患儿,4岁,自幼右鼻塞,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发热头痛并有右侧鼻孔流清水样涕,每静脉滴注抗生素后好转。复又出现发热头痛2天来就诊。查体:双侧眼距较宽;右侧鼻腔内可见粉红色肿物,质软,鼻腔内较多清亮液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关于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鼻窦 CT示:前颅底骨质缺损,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考虑为颅脑组织突入鼻腔。初步诊断为:鼻内脑膜脑膨出

A: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B:加强支持对症治疗 C:取头高卧位,降低颅内压 D: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多进食少渣含纤维少的食物 E:鼻腔填塞纱条对突出脑膜脑组织起到支撑作用并预防进一步的膨出 F:鼻腔滴用抗生素滴鼻液 G:感染控制后进行前颅底修复手术

某男性患者,26岁,因腰骶部及大腿部酸痛半年余、腹胀1个月余入院。(提示:腹部CT显示腹腔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胰腺受推挤向上移位,肠管受推挤向前移位。)

该病变的定位为 ( 提示 腹部CT显示腹腔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胰腺受推挤向上移位,肠管受推挤向前移位。)

A:腹腔 B:胰腺 C:肠管内 D:腹膜后 E:肠系膜 F:脊柱旁

符合中性粒细胞型肺泡炎特点的是

A:中性粒细胞增多,巨噬细胞比例降低 B:淋巴细胞增多,巨噬细胞稍减少 C:淋巴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比例降低 E:中性粒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比例升高

某男性患者,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活检发现,肿大淋巴结内有较多黏液湖形成,黏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淋巴结内可见到大量异型细胞排列成腺腔样,部分细胞胞质内有大量黏液并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呈印戒样。

淋巴结内病变可能为

A:管状腺癌 B:未分化癌 C:鳞状细胞癌 D:黏液腺癌 E:印戒细胞癌

大叶性肺炎哪一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A:充血期 B:红色肝变期 C:灰色肝变期 D:溶解消散期

符合中性粒细胞型肺泡炎特点的是()

A:中性粒细胞增多,巨噬细胞比例降低 B:淋巴细胞增多,巨噬细胞稍减少 C:淋巴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比例降低 E:中性粒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比例升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