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作为诊断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抗HIV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培养,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疑有HIV感染,初筛检查应检测

A:HIV P120抗体和P24抗体 B:HIV P120抗体 C:抗原检测 D:HIV P18抗体 E:病毒培养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作为诊断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抗HIV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培养,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确诊HIV感染应检查

A:HIV P120抗体和P24抗体 B:HIV P120抗体 C:P24抗体 D:HIV P18抗体 E:免疫印迹法

类志贺邻单胞菌,埃希菌属的某些血清型,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耶尔森菌属等均可引起腹泻,但不同菌属引起的腹泻表现各不相同。

引起肠热症的病原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伤寒沙门菌 C:EPEC 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E:EHEC

患者,男,57岁,因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入院治疗,5天后因皮肤感染而引起败血症。

最可能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MRSA B:ORSA C:表葡 D:腐生葡萄球菌 E:肺炎链球菌

病历摘要;患儿,女性,5岁,因右下肢跛行三年而入院。患儿2岁方学会走路,当时被发现右下肢行走不稳,升降步态,无外伤史。体检:体温36.5℃右下肢无红肿,无压痛,下肢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右髋关节屈伸正常,外展稍受限,其余关节活动正常。 详细阅读病历摘要,可归纳以下特点:①5岁女童;②2岁学会走路,迟于正常儿童;③学会走路时即有被拐,且无外伤史,宜多考虑为先天因素;④体温正常,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可排除炎症性病变;⑤下肢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可排除神经性病变;⑥仅右髋关节外展稍受限,可优先考虑右髋关节病变。综上所述,可初步将思路引入右髋关节病变,为先天性可能性大,且可初步排除神经性,肌原性和感染性病变。

关于CDH的症状和体征,下述哪些是正确的?

A:Ortolani试验常被用作3岁以上患儿的检查 B:AlliS征被认为是CDH的特异体征 C:套叠试验往往阳性 D: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即指一足站立,另一下肢抬起,下肢抬起侧臀部下沉,说明臀部下沉侧臀中肌的功能不全 E:单侧髋脱位时呈摇摆步态 F:臀纹和大腿皮纹不对称,股三角空虚会阴部增宽 G:AlliS征只适用于单侧发病

患者男性,45岁,十年前外伤后曾静脉输血治疗,近期持续发热,咳嗽,咳痰,经治疗无明显好转,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可触及颈部,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粘膜出现紫红色"葡萄样"结节。

对于此病人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A:联合抗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 B:应用激素 C:明确感染部位及微生物种类 D:针对特异性感染的治疗 E:静点青霉素G F:口服红霉素

老年人应用下列药物可引起何种不良反应

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地高辛等可引起

A:脱水,低血钾 B:青光眼,甚至致盲 C: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及低血钾症 D:嗜睡,头晕,口干 E:水肿,高血压

2-乙酰氨基芴(2-AAF)和2-氨基芴(2-AF)在机体内可形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为近致癌物,再通过结合反应而产生的结合物可在酸性pH尿中或由肠道菌丛的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生成N-羟基芳香胺。可自发生成亲电子剂--氮宾离子,攻击DNA,引起膀胱癌和结肠癌

近致癌物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的形成通过

A:细胞色素P450和FMO催化 B:细胞色素P450催化 C:FMO催化 D:环氧水化酶催化 E:醇脱氢酶催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