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9岁,多尿,骨痛,双下肢无力1年,加重10天,查体:血压160/118mmHg,心律不齐,心率107次/分,可闻及期前收缩7~9次/分,尿常规蛋白(+),白细胞1~4个/HP,红细胞0~4个/HP,血K
2.97,血pH7.25,血Cr309μmol/L,B超示双肾大小正常,双肾可见结石,心电图:窦性心率,频发室性期前收缩,ST-T改变
相关检查结果回报:血Cl 130mmol/L,血钙0.59mmol/L,晨尿pH7.0,初步诊断为肾小管性酸中毒I1型,确诊应选择的检查是
A:U-PCO
试验 B:NaHCO
再吸收试验 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 D:肾脏放射性核素检查 E: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某女,24岁,气急、咳嗽、发绀,RR30次/分,BP100/60mmHg,动脉血气pH 7.35,PaCO
40mmHg,PaO
45mmHg,拟“ARDS”。
对该患者采用PSV通气模式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0)为80%,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20次/分,30min后,复查动脉血气:pH 7.36,PaCO50mmHg,PaO49mmHg,最合理的调整方案是
A:加用PEEP B:增大FiO
至100% C:增大潮气量至14ml/kg D:增加呼吸频率至30次/分 E:减少潮气量至5ml/kg
培养真菌的最适宜pH是()
A:pH=3 B:pH=1 C:pH=5 D:pH=7 E:pH=9
某显色剂在pH为1~6时显黄色,pH为6~12时显橙色,PH>13时显红色,该显色剂与金属离子配合后呈现红色,则显色反应应在()溶液中进行。
A:pH=1~6 B:pH=6~12 C:pH=7 D:pH>13
PH玻璃电极在()溶液中,测得的PH值比实际数值偏低。
A:PH>10 B:PH<1 C:PH=7 D:PH<7
培养真菌的最适宜pH值是
A:pH 1 B:pH 3 C:pH 5 D:pH 7 E:pH 9
培养真菌的最适宜pH值是
A:pH 1 B:pH 3 C:pH 5 D:pH 7 E:pH 9
培养真菌的最适宜pH值是
A:pH 1 B:pH 3 C:pH 5 D:pH 7 E:pH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