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0岁,因“右侧腹部隐痛,轻度黄疸4个月”来诊。B型超声:肝脏一直径10 cm肿物。肿瘤为多房囊性,囊腔较大。

此时最佳诊断为(提示 肿瘤切面呈多房囊性,囊肿与胆管不相通,内壁可见小乳头状突起。镜下:囊壁内衬复层上皮细胞,呈乳头状生长,细胞中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胞质内可见分泌物,酶消化后PAS染色阳性。肿瘤间质细胞丰富,形同卵巢样间质。)

A:黏液性囊腺瘤 B: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C:浆液性囊腺瘤 D: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E:黏液性囊腺癌

患者女,65岁,上腹不适1个月余,伴乏力,消瘦,患胆囊结石多年。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9-9 375 U/ml;B超示:胆囊颈部局限性增厚,范围约3 cm,内有血流信号;胆囊单发结石,直径3 cm;超声内镜示:胆囊颈部占位,未侵出胆囊肌层;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对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是(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A:严密观察,病变明显增大时手术治疗 B:开腹胆囊切除术 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D:胆囊癌根治术 E:5-FU为基础的化疗

男性,36岁。发现腹部包块8个月。查体:双侧肾脏均于肋缘下可触及,其表面凹凸不平。B超和CT检查结果:双侧多囊肾,多囊肝。

如病情需要进行肾移植,移植前行肾切除术的适应证,不包括

A:严重肾脏感染,难以控制 B:严重血尿,难以控制 C:合并肾脏恶性肿瘤 D:患肾巨大,接近脐平面 E:剧烈疼痛,难以控制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17岁。因反复浮肿,大量蛋白尿7个月,先后三次住院。患者2003年6月中旬出现咽痛,咳嗽,伴发热,体温不详,服用“苦甘冲剂”治疗,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迁延约3周后消失。7月中旬发现眼脸,下肢浮肿,当地医院查尿蛋白5.2g/24h,尿隐血阴性,血清白蛋白1.07g/dl,血压,肾功能正常。病程中无肉眼血尿,夜尿增多,无关节痛,皮疹,无腹痛,黑便,无脱发,口腔溃疡史。

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哪些并发症发生 提示:第二次肾活检结果,光镜见肾小球轻中度系膜增生性病变,肾小球节段毛细血管袢坏死,较多毛细血管袢与囊壁粘连。可见数个肾小球程度不等的节段硬化性病变,脏层上皮细胞节段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空泡变性及坏死,小动脉透明变。提示环孢霉素A中毒。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感染 C:血栓形成 D:脑水肿 E:心衰 F:消化道出血 G:出血性膀胱炎

男,38岁,查体发现血压150/94mmHg,B超双肾多发性囊肿,肾脏失去正常结构。父亲58岁时死于尿毒症,哥哥B超肝脏及双肾多发性囊肿,有脑动脉瘤出血史

成人多囊肾血尿的主要原因

A:高血压 B:肾小球损害 C:肾小管损害 D:囊肿血管破裂 E:尿路感染

某男性患者,37岁,查体发现血压150/94mmHg,B超双肾多发性囊肿,肾脏失去正常结构。父亲58岁时死于尿毒症,哥哥B超肝脏及双肾多发性囊肿,有脑动脉瘤出血史。

成人多囊肾血尿的主要原因

A:高血压 B:肾小球损害 C:肾小管损害 D:囊肿血管破裂 E:尿路感染

肾小囊脏层的上皮属于()

A:单层立方上皮 B:复层扁平上皮 C:变移上皮 D:单层扁平上皮、且上皮细胞有突起

肾小囊的脏层是()。

A:足细胞 B:壁细胞 C:主细胞 D:扁平细胞

肾小囊的特点为()。

A:球形双层囊 B: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 C:脏层为足细胞 D:肾小囊腔与近端小管直部相连 E:肾小囊脏层是一层结缔组织膜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