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装配整体式单跨简支叠合梁,结构完全对称,计算跨度ι=5.8m,净跨径ι=5.8m,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预制板方案,叠合梁截面如图4-2所示,梁宽b=250mm,预制梁高h=450mm,b=500mm,h=120mm,混凝土采用C30;叠合梁高h=650mm,叠合层混凝土采用C35。受拉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第一阶段预制梁,板及叠合层自重标准值q=12kN/m,施工阶段活荷载标准值q=10kN/m;第二阶段,因楼板的面层,吊顶等传给该梁的恒载标准值q=8kN/m,使用阶段活载标准值q=12kN/m。取a=40mm。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施工阶段梁的最大内力设计值M(kN·m),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M=119.5;V=98.6 B:M=119.5;V=82.4 C:M=109.4;V=98.6 D:M=109.4;V=82,4

某双跨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槽瓦檩条体系屋盖,带壁柱砖墙和独立砖柱(中柱)承重,如图6-7所示。已知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柱顶集中力设计值:F=2.38kN,迎风面均布荷载设计值w=2.45kN/m,背风面均布荷载设计值w=1.52kN/m。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试问,A柱柱底的弯矩设计值M(kN·m),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M=26.77;V=11.81 B:M=28.14;V=15.75 C:M=16.66;V=11.81 D:M=18.66;V=15.75

某双跨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槽瓦檩条体系屋盖,带壁柱砖墙和独立砖柱(中柱)承重,如图6-7所示。已知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柱顶集中力设计值:F=2.38kN,迎风面均布荷载设计值w=2.45kN/m,背风面均布荷载设计值w=1.52kN/m。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试问,B柱柱底的弯矩设计值M(kN·m),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M=7.87;V=1.31 B:M=8.72;V=1.31 C:M=13.35;V=2.62 D:M=15.74;V=2.62

某一悬臂水池,壁高H=1.5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和M7.5水泥砂浆砌筑,如图6-9所示。水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试确定池壁底部的受弯承载力验算公式(M≤fW),其左右端项,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A:6.75kN·m/m<7.20kN·m/m B:5.63kN·m/m<9.00kN·m/m C:6.75kN·m/m<9.00kN·m/m D:5.63kN·m/m<9.7kN·m/m

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尺寸如图6-12所示,墙体作用于基础顶面处的轴心的标准值为:永久作用F=300kN/m,可变作用F=136kN/m,其组合值系数为0.7,基底以上基础与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

试问,设计基础底板时采用的基础单位长度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kN),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V=224.3;M=91.4 B:V=219.3;M=89.4 C:V=224.3;M=89.4 D:V=219.3;M=91.4

如右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圆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壁相切于A点,竖直墙壁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则()

A:a球最先到达M点 B:b球最先到达M点 C:c球最先到达M点 D:a球最后到达M点

一斜劈静止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放一滑块m,若给m一向下的初速度v0,则m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现在m下滑的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m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1,则m将保持匀速运动,M对地有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B:在m上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F2,则m将做加速运动,M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C:在m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3,则m将做减速运动,在m停止前M对地有向右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D:无论在m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m停止前M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

右等待程序的入航航迹为080°,现以350°航向飞向等待定位点,过台应飞航向为().

A:260° B:080° C:350°

要注意的事项为( )

A:越早期调效果越好 B:调要一次完成 C:要磨除所有的工作侧干扰 D:要少量多次进行调 E:要磨除所有平衡侧干扰

如图6-16所示,两水池相距1000m,水池水面高差5m,用底宽b=1m的矩形渠道连接。渠道内为均匀流动,正常水深h0=0.41m,渠道壁面的粗糙系数n=0.013。该渠道流量为()。

A:0.82m3/s B:3.01m3/s C:0.25m3/s D:1.43m3/s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