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瑟菌属的共同特征: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或豆形,在临床标本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专性需氧生长,初次分离培养时须供给5% CO2。营养要求高,需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5~36 ℃,培养48 h后,形成凸起,圆形,光滑,透明的小菌落。易产生自溶酶,人工培养物如不及时转种,细菌常自溶死亡。
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耐药的机制是
A:产生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B:产生青霉素酶 C: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D:基因可编码D-丙氨酰-D-乳酸(D-Ala-D-Lac),D-丙氨酸(-Ala) 和D-丙氨酰-D-丝氨酸(D-Ala-D-Ser),产生耐药基因 E: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
下列物质配伍后会产生哪种变化
链霉素与异烟肼合用( )
A:药物间产生协同作用 B: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C: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副作用 D:出现液化现象 E:产生吸附作用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在实验室内研究阴极射线管放电现象时,发现用黑纸包着的照相底片感光了。用黑纸包着的阴极射线管通电后,发现在其附近的一块涂有铂氰化钡的纸屏上发出绿色荧光,关闭电源,荧光消失。根据上述现象,伦琴推测,一定是从阴极射线管发出的一种新射线,并发现这种射线具有一定的特性,为此,他把这种未知射线起名为X线。X线的产生原理是高速电子和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真空条件下高千伏的电场产生的高速电子流与靶物质的原子核和内层轨道电子作用,分别产生了连续X线和特征X线。高速电子和靶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会发生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最终高速电子的动能变为辐射能、电离能和热能。三种能量的比例随入射电子能量的变化和靶物质性质的差别而不同。
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唯一不产生电离的过程是
A:相干散射 B: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电子对效应 E:光核作用
溶解的CO2所产生的张力称
A:pH B:碱中毒 C:酸中毒 D:PaCO2 E:SB
下列构造中不能产生CO2的是()
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 D: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
汽缸裂纹的产生的常见区域不产生在()。
A:容易产生铸造缺陷的地方 B:热应力较大的地方 C:铸造应力较大的地方 D:承载力较大的地方
天然水中CO2的主要来源有()。
A:空气中CO2溶解 B: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降水夹带 D:地层深处的化学反应变化
CO2气保焊产生飞溅的原因?
CO2气保焊时,当导电嘴距离工件过短时,会产生()
A:引弧不好 B:电弧不稳 C:熔深变深 D:产生气孔
关于CO2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结合的CO2 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B: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反应需酶的催化,速度较慢 C:从组织扩散进入血液的大部分CO2 ,在血浆内与水反应生成H2 CO3 D:血浆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 E: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CO2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