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0岁,病毒性感冒2周后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现突然发生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及末端发绀。曾经心电图检查示各导联ST压低,T波低平和频发性早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上述病例的病毒学诊断最有价值的确诊依据是 ( )
A:从患儿鼻咽冲洗液分离到病毒 B:从患儿粪便中分离出病毒 C: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 D:免疫荧光技术及免疫电子显微镜证实心肌有病毒存在 E: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按病原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分别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属于缺陷病毒的肝炎病毒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按病原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分别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输血后肝炎的常见病毒类型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按病原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分别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我国慢性肝炎患者的主要肝炎病毒类型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是病毒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方法繁杂,对技术,设施要求高,需时较长,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开展存在困难,不需要选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技术的情况是
A:研究病毒生物学性状或流行病学调查 B:常规观测临床治疗效果 C:鉴别不同病毒所致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D:病程长,诊断困难,疑似病毒感染 E:监测减毒活疫苗回复毒力突变株的出现
患儿,6岁。因发热2天,伴呕吐,头痛来诊。查体:体温39.2℃,脉搏130&诊,呼吸40次/分,血压95/55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布鲁津斯基征阳性,凯尔尼格征阳性,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最常见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腮腺炎病毒 C:流感病毒 D:乙脑病毒 E:柯萨奇病毒
患儿男,10岁,2周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现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就诊前突然发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湿及末端发绀。曾经心电图检查示各导联ST压低,T波低平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该患儿病毒学诊断最有价值的确诊依据是
A:从患儿鼻咽冲洗液分离出病毒 B:从患儿粪便中分离出病毒 C: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 D:免疫荧光技术及免疫电子显微镜证实心肌有病毒存在 E: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病毒
某男性患者,38岁,5年前查体HIV抗体(+),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无不适,每3个月定期查体,CD4
T淋巴细胞数从5年前的16/mm
上升到264/mm
。
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的临床症状分期,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急性感染期 B:病毒携带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艾滋病期 E: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某男性患者,39岁,5年前查体HIV抗体(+),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无不适,每3个月定期查体,CD4+T淋巴细胞数从5年前的16/mm3上升到264/mm3。
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的临床症状分期,叙述错误的是
A:急性感染期 B:病毒携带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艾滋病期 E: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前病毒是()
A:RNA病毒 B:逆转录RNA病毒 C:整合到宿主DNA中的逆转录RNA D:整合到宿主DNA中的DNA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