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因“车祸外伤致骨盆及双侧股骨骨折”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肝破裂,胰破裂,肠系膜多处撕裂,腹膜后血肿。术后送至ICU,给予输血,输液及升温等治疗。患者血压偏低,心动过速及尿量少,输血,输液后无法改善血压和尿量少的情况,且气道压力增高。
目前最适宜的诊疗措施是(提示经过快速输血,补液治疗,2h后患者通气压力继续增加,FiO
80%,PEEP12cmH
O,指脉氧饱和度89%,胸部X线片:肺水肿。多巴胺10~15μg·kg
·min
,血压100/60mmHg,必须逐渐增加多巴胺剂量才能维持血压。腹部严重膨胧,腹壁张力高。2h尿量70ml。血常规:Hb109g/L;动脉血气分析:pH7.250,PaCO
46mmHg,PaO
61mmHg,SaO
90%,BE-7.8mmol/L。)
A:床旁透析脱水 B:动脉造影 C:增加PEEP D:测量膀胱压力 E:静脉应用小剂量多巴胺 F:放置肺动脉导管 G:继续输血 H:监测中心静脉压
在手术当天,患者为避免输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麻醉前或麻醉后,通过一路动脉或静脉采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同时,通过另一路静脉快速补充相应量的晶体和(或)胶体液。
该种输血方式称为
A:预存自体血回输 B:急性血液稀释回输 C:成分输血 D:血液回收 E:同步自身血回输
患者,女,30岁。宫外孕破裂致大出血入院。体检:面色苍白,脉搏140次/分,血压60/40mmHg,急需大量输血。
为防止发生过敏反应,输血前皮下注射抗过敏药物,皮下注射操作哪项是错误的
A:注射部位常规消毒 B:进针部位上臂三角肌 C: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 D:抽吸无回血后推药液 E:注射毕,用干棉签轻压进针处,快速拨针
李某,30岁,宫外孕破裂致大出血而入院。体检:面色苍白脉搏140次/分、血压60/40mmHg,急需大量输血。
为防止发生过敏反应,输血前皮下注射抗过敏药物,下列皮下注射操作哪项不正确
A:注射部位常规消毒 B:进针部位三角肌 C:针头与皮肤呈30°~40°进针 D:抽吸无回血后推药液 E:注射毕,用干棉签轻压进针处,快速拔针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方法。下面是关于注射剂稳定性的描述,指出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为防止注射剂氧化变色,可加入适量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等 B:抗坏血酸等在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下可加速变色或分解,为避免此作用常加依地酸二纳 C:在注射液中通入隋性气体,也是防止主药氧化变色的有效措施之一 D: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要通过CO2,以排除药液中溶解的及容器空间的氧,从而使药液稳定 E:有些注射液,为防止氧化、变质,常常是在加入抗氧剂的同时也通入隋性气体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以下哪项属于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内容
A:大容量的存储装置 B:高性能的服务器 C:数据通信线路 D:输血信息数据库 E:用户终端设备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以下不属于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内容的是
A:大容量的存储装置 B:高性能的服务器 C:数据通信线路 D:输血信息数据库 E:用户终端设备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以下属于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软件要求的是
A:先进性 B:层次性 C:实用性 D:高效性 E:安全性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以下哪项不属于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软件要求
A:先进性 B:层次性 C:实用性 D:高效性 E: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