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

A:核固缩 B:核融合 C:核碎裂 D:核分裂 E:核溶解

复方碘口服溶液是一种液体制剂,其处方为:碘50g,碘化钾100g,水适量制成。1000ml其制法:取碘与碘化钾,加水100ml溶解后,再加适量的水使成1000ml,即得。

提示 制备液体制剂时,为了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加入附加剂。以下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复方碘口服溶液中的碘化钾为助溶剂 B: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C:增溶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D: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 E:碘化钾增加碘溶解度的机制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复方碘口服溶液是一种液体制剂,其处方为:碘50g,碘化钾100g,水适量制成。1000ml其制法:取碘与碘化钾,加水100ml溶解后,再加适量的水使成1000ml,即得。

提示 药物溶解度是制备药物制剂时首先掌握的必要信息,也直接影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药物生物利用度。下述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若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反之,则溶解度大,即相相似相溶 B:多晶型现象在有机药物中广泛存在,晶型不同,溶解度也不同。无定型为无结晶结构的药物,其溶解度较结晶型小 C: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D:溶解过程是放热时,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E: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些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受pH值影响不大 F:一般向难溶性盐类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化合物时,其溶解度降低,这是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 G:加入助溶剂、增溶剂,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牙髓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的变化主要见于

A:牙髓充血 B:牙髓坏死 C:牙髓变性 D: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E: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核固缩

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 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牙髓结构消失,牙髓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整个牙髓呈现为无结构的红染颗粒。上述描述为

A:牙髓坏死 B:牙髓纤维样变 C:慢性牙髓炎 D:急性牙髓炎 E:牙髓钙化

细胞坏死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核破碎、核固缩、核溶解。

红细胞内核碎裂或溶解后所剩残余部分为()

A:卡波环 B:棒状小体 C:豪-焦小体 D:嗜碱性点彩颗粒 E:泪滴形红细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