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0岁。因纳差,剑突下疼痛,消瘦入院。胃镜示胃体近小弯侧一巨大溃疡,边缘不整,呈堤坝状隆起,溃疡底部污秽。
胃有关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不包括 ( )
A:残胃 B: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C:慢性胃溃疡 D:胃腺上皮中重度非典型性增生 E:增生性息肉
患者,男,50岁。因纳差,剑突下疼痛,消瘦入院。胃镜示胃体近小弯侧一巨大溃疡,边缘不整,呈堤坝状隆起,溃疡底部污秽。
关于胃癌预后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早期胃癌预后好,黏膜下癌5年生存率约80~90% B:晚期胃癌5年存活率仅20~30% C: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与预后相关 D:预后与肿瘤间质的淋巴-浆细胞反应无关 E:一般肠型胃癌预后较好
患者,男,35岁。因自觉胃部不适,胃镜活检为“腺癌”。做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巨检:胃窦部近小弯侧见一溃疡型肿块,大小2cmx1cmx0.8cm,其余黏膜皱襞完整。
胃癌好发于胃的哪个部分 ( )
A:胃底 B:胃体 C:胃小弯近胃窦部 D:贲门部 E:胃大弯侧
患者男,54岁,因“胃部不适6个月”来诊。胃镜:胃体大弯后侧壁见一黏膜皱襞肥大区,呈脑回状,表面颗粒样粗糙不平,面积约30 mmx40 mm。
可能的病变是
A:慢性肥厚性胃炎 B:胃息肉 C:旺炽性胃炎 D:淋巴瘤 E:Crohn病 F:胃腺癌 G:胃结核
患者男,54岁,因“胃部不适6个月”来诊。胃镜:胃体大弯后侧壁见一黏膜皱襞肥大区,呈脑回状,表面颗粒样粗糙不平,面积约30 mmx40 mm。
结合大体形态及镜下改变,可能的病变有(提示 光镜下:黏膜固有层内见大量小到中等大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形成模糊的结节或弥漫片状分布,浸润和破坏邻近的腺体,形成淋巴上皮病变。)
A:滤泡性淋巴瘤 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套细胞淋巴瘤 D:Burkitt淋巴瘤 E:MALT淋巴瘤 F:T细胞淋巴瘤 G: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患者男,54岁,因“胃部不适6个月”来诊。胃镜:胃体大弯后侧壁见一黏膜皱襞肥大区,呈脑回状,表面颗粒样粗糙不平,面积约30 mmx40 mm。
病理诊断为(提示 镜下进一步观察:肿瘤细胞呈单核细胞样,核轻微不规则,染色质中等,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透亮,细胞界限清楚,可见浆细胞分化及Dutch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CD20(+),CD3(-),CD5(-),CD23(-),CD10(-),Bcl6(-),Bcl2(-),CyclinD1(-),CD38(+),Ki-67(+)30%。)
A:滤泡性淋巴瘤 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套细胞淋巴瘤 D:Burkitt淋巴瘤 E:MALT淋巴瘤 F:T细胞淋巴瘤 G: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男性,42岁。上腹隐痛一周骤然发生呕血,便血4小时急诊入院。15年前,始出现上腹不适和隐痛,并有反酸嗳气,服抗酸剂能缓解,近一月来症状加重。无肝炎病史,无烟酒嗜好。体检:病人烦躁不安,体温36.9℃,脉搏13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60/40mmHg,口唇,眼睑苍白,四肢冷。浅表淋巴结无异常肿大,腹平坦,软,无明显压痛,来触及包块。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大弯侧的切断线应在:
A:脾门上方水平 B:胃大弯侧12部位 C:胃网膜左右动脉之间 D:最下第一支胃短动脉水平 E:最下第2-3支胃短动脉以上水平
某女性患者,57岁,腹胀、腹痛半年余,生命征稳定,查体:消瘦,剑突下压痛。胃食管吞钡造影示胃壁僵硬,蠕动减弱,胃小弯近幽门侧可见胃轮廓内龛影,大小约5cm×5cm。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如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腹胀、腹痛、频繁呕吐墨绿色胃内容物,体检发现肠鸣音减弱,停止排气排便,最有可能为以下哪项手术并发症
A:术后胃出血 B:胃肠吻合口瘘 C:倾倒综合征 D:术后梗阻 E:碱性反流性胃炎
某男,55岁,间歇性上腹部不适4年,餐后加重,嗳气。胃镜检查:胃体上部大弯侧黏膜较苍白,该区活检示重度不典型增生
初步诊断是
A:糜烂性胃炎 B:非萎缩性胃炎 C:胃癌 D:急性胃炎 E: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