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因素会引起某些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包括药物,放置节育环,手术等。
与子宫内膜变化不对应的是
A: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可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和间质蜕膜变化 B:口服避孕药抑制内膜增殖,使内膜分泌不良 C:持续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内膜不规则增生及息肉形成 D:大剂量孕激素会导致内膜增厚,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危险性增加 E:长期应用他莫昔芬,并发内膜息肉和内膜增殖症以及腺癌的比例增加
患者女,27岁,发现下腹肿物6个月。术中见子宫肿物7 cmx6 cmx5 cm,易与子宫平滑肌组织剥离,切面暗红,条纹不明显,质稍韧,有橡皮感。光镜形态如图所示。 
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混合瘤的病理特点为
A:肿瘤中内膜间质和平滑肌成分均达到30%以上 B:肿瘤中的间质成分和平滑肌成分互相形成不规则的交错 C:鉴别肌层浸润要确定取材于肿瘤内部,而不是取自与周围肌层的交界处 D:平滑肌:肌源性标志物阳性,CD10(-);间质:CD10(+),肌源性标志物(-) E:生物学行为有良性,交界性,也有恶性
患者女,51岁,因“左下肢多发性红丘疹20余年,加重伴疼痛6年”来诊。查体:左下肢外侧,屈侧,伸侧散在分布百余个小米粒至绿豆大小褐红色,淡红色,暗紫红色丘疹,质中,无压痛;7个黄豆至蚕豆大小暗红色,紫红色半球形结节,质硬,按压后及局部放置冰块后结节收缩隆起,伴刺痛感;10余个黄豆至蚕豆大小淡白色隆起性瘢痕。组织病理学:真皮中下层可见平滑肌束相互交织形成肿瘤团块,周围无包膜;Van Gieson染色示肿瘤团块由大量染色呈黄色的平滑肌细胞组成,期间有少量染色呈红色的胶原纤维。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多发性脂囊瘤 B:皮肤纤维瘤 C:血管球瘤 D:皮肤平滑肌瘤 E:平滑肌错构瘤
患者女,51岁,因“左下肢多发性红丘疹20余年,加重伴疼痛6年”来诊。查体:左下肢外侧,屈侧,伸侧散在分布百余个小米粒至绿豆大小褐红色,淡红色,暗紫红色丘疹,质中,无压痛;7个黄豆至蚕豆大小暗红色,紫红色半球形结节,质硬,按压后及局部放置冰块后结节收缩隆起,伴刺痛感;10余个黄豆至蚕豆大小淡白色隆起性瘢痕。组织病理学:真皮中下层可见平滑肌束相互交织形成肿瘤团块,周围无包膜;Van Gieson染色示肿瘤团块由大量染色呈黄色的平滑肌细胞组成,期间有少量染色呈红色的胶原纤维。
本病起源的组织不包括
A:毛发 B:肉膜 C:血管 D:小汗腺 E:立毛肌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下列哪种细胞最早迁入内膜()
A:平滑肌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纤维母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最早迁入内膜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中性粒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最早迁入内膜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中性粒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下列哪种细胞最早迁入内膜()
A:平滑肌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纤维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