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种操作可以减少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A:不随便从Internet上下载软件 B:不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 C:不随便打开陌生人发来的邮件附件 D:不在浏览网页时听音乐
保证上网安全不应该做的是()。
A:不到陌生网站下载或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B:设臵复杂难破解的账户密码 C:网购时点击对方指定的链接进行支付操作 D:不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
下列做法中最容易使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是()。
A:与网友进行视频聊天 B:随意打开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 C:用键盘输入文字 D:不穿鞋套进入计算机室
为了预防计算机被病毒感染,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计算机附近应避免磁场干扰 B: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软盘 C:经常使用最新杀毒软件检查 D:不轻易打开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
下列信息可信度较高的是()。
A:陌生人发来的中奖信息 B:电视购物上宣传的100%增高的药物广告 C:天气预报 D:某论坛有人预言世纪初末世来临
有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所以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来信中的附件文件
以下哪一种行为是防卫毒品侵害的正确行为()
A: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 B:进入治安复杂的场所 C:随意购买减肥药、镇静药、止痛药 D:可以出入娱乐场所,只要自带需要的物品就不用担心
独自一人在上学途中遇到一陌生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不给陌生人指路 B: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C:不搭陌生人的顺路车 D: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幼儿园里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在家中叮嘱老人:“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买东西不听陌生人的推荐”。银行门口摆放着提示牌:“不给陌生账户打款”。社区警务站贴着海报:“陌生人搭讪轻易别理睬”……
材料二:我们常说“熟人好办事”,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却说:“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在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陌生人的新闻……”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亲戚之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亲人不睦家必败”;英国谚语也有“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的说法。而今时今日,你可在淘宝将一个陌生人叫作“亲”,却甚少如此亲热地称呼与自己同样血型的亲人。
对“熟人”“陌生人”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感恩的陌生人与不感恩的熟人
我至今仍常常想起那次在公车上遇见的女生。她刚从超市出来,提了一袋子水果。上了车她才发现
没零钱,于是便很是害羞地向坐在门边的我借两块钱。这事常有,不过是两块,帮人一下并不是什么大事。
可是这个女生并没有把我好心给她两块钱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她坐在我边上,很认真地从袋里掏了四个小苹果给我。那天下午我连着把那四个小苹果都吃了,很甜,甜到我心里;很饱,饱得我吃不下晚饭。不过是陌生女孩感激地给我几个苹果,却让我感觉到世界的温暖。是呀,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陌生人,像受助与感恩这样的人际小互动,能让每个人都变得鲜活,变得有血有肉,让这由陌生人组成的世界看起来不再陌生。这是感恩的魔力,它能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人尚且懂得要感激帮助过他的陌生人,可奇怪的是,关系越是亲近的熟人,反倒是会将亲人、朋友的帮助看作理所应当。妈妈的侄子、我的表哥,就是这么一个熟人。按说他是我姨妈唯一的孩子,与我们家亲缘关系理应很近了,可我们联系却很少。妈妈每说到他,都会提起一次汇钱的经历。他在大学的时候,一次月底没钱了,叫他妈妈汇三百块,他妈妈正出差,打电话让我的妈妈汇钱,可我妈妈也在出差,就打电话叫爸爸给汇钱,可是几天过去,我那表哥非但没打个电话来谢谢爸爸,甚至连个收到钱的短信都没发来。古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有缘成为亲戚,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对方是应该的;可是熟了并不意味他能忽视别人的付出,不意味他能无条件得到熟人的帮助。这样的熟人,感觉比陌生人还要陌生,这就是不感恩的负面效应,它能推远熟人。
在受助之时无论亲疏都应懂得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出门在外遇上麻烦全靠陌生人来帮,假若受助的人不知道感激,那帮忙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这世界便越来越冷漠,越来越陌生。反之,若受助的人充分地向帮他的人表达感激,那受这鼓舞而愿意助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世界就不再令人感觉陌生。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本是平常事,广州一大学退休教授却自制了感谢卡送给她在公交车上遇见的让座者,尽管半年才送出两张,可问问自己,你在平时让座给那些得到你座位却看都不看你一眼的老人家之后更愿意去继续让座呢,还是让座给一位会送你感谢卡的老人家后更乐于助人呢?
答案毋庸置疑!你知道在受助之时该怎么做了吧。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材料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社会性,因此采用言论性文体是很好的选择。例如从社会上人们面对陌生人的冷漠态度,谈“用信任架设陌生人走向熟人的桥梁”,我们可以采取先驳后立的写法,首先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有的老人可以得到陌生人的帮助,有的老人却被人视而不见甚至因此而丧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冷漠到这种地步?在论述时我们可以先驳斥这些路人的冷漠与无情,然后从外部客观环境到内部主观因素分析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危害,再由浅入深地追根溯源,最终提出观点。当然,因为材料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所以,采用记叙类的文体也是可行的。比如通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对熟人和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先写自己“远亲不如近邻”思想根深蒂固,后来却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邻里渐渐成为见面不相识的陌生人,而在网络里,自己反而认识了很多热心人,从而明白,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心的远近。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轧,随后肇事车辆逃逸。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冷眼漠视。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当时的悦悦已经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瘫作一团!10月14日,小悦悦被撞后第二天,悦悦父母提了3箱牛奶,前去感谢广佛五金城新华劳保店的老板娘吴女士。是吴女士设置的电子眼,记录下了那段视频。18名路人、两名司机总共40只眼睛都没有发现或“视而不见”的人间惨剧,一只电子眼发现了,记录了。透过这只电子眼,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在血泊中孤独挣扎的小悦悦,很多人流泪了,我们的心流血了。我们习惯了在熟人社会怎么生存,怎么“守望互助”,怎么“远亲不如近邻”,但却不习惯在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面前掏出爱心,传递爱心,我们学会的是要“明哲保身”……遥想当年,__叔叔帮助过那么多人,从不担心会被冤枉,他也从未被冤枉过。每一次,他和他帮助过的人都很愉悦,依依惜别,鱼水情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如今,我们甚至不敢伸手搀扶一下摔倒的老人。佛山小悦悦事件,18位冷士的无情与冷漠,刺痛了亿万国人的心,民众的耻辱感被强力地唤醒,中国人对道德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我们并不冷漠,我们仍然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去扶起过马路时需要帮助的人。就在小悦悦离世的那个月,24岁的刁娜在下班途中救起了一位倒在血泊中的女孩,但她也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断了小腿。她说:“一条腿换来了一条命,我只是希望小悦悦的悲剧不要重演。”我们正在从 “熟人社会”大步走向 “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失去了 “人情与血脉”的联系,面对城市中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除了法律的监控之外,我们需要以涵盖公民素质、公民精神等在内的契约理性来维持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履行社会责任。信任的断裂,加剧了道德的沦落——“我不讹人”呼唤的是信任而不是道德,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惧正是一种社会信任危机的阵痛,对此进行泛泛的道德倡导于事无补,应该让公民精神尽快成长起来,修补起社会信任的纽带,才能实现根本上的道德救赎。
关于家庭防盗说法错误的是()
A:母婴护理员月嫂入户后,应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B:轻易放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进门 C:养成出入锁门的良好习惯 D:如果发现陌生人长时间在楼道内、家门前或庭院里闲逛、逗留,要留心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