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依照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可以()。
A:降分录取 B:优先录取 C:先聘后录 D:适当照顾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可以( )。
A:降分录取 B:优先录取 C:先聘后录 D:适当照顾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 ) 。
A:多借多贷会计分录 B: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C:一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D: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取
请简要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复旦大学昨天宣布,2009年将在浙江推出新的招生方式——自主选拔录取。约1 200位学生可报名参加,经过筛选和面试,100位优胜学生无论高考成绩如何,都会被录取。复旦大学招办说,自主选拔录取与原来的自主招生不同。自主招生,由国内部分高校于2003年起开始实行,高中推荐学生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符合条件的考生可降分录取,但学生高考成绩一般不能低于重点线,录取数量约占院校招生计划数的5%。2006年,复旦大学在上海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当时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被誉为高校招生改革的“破冰之旅”。
复旦大学2009年将首度在浙采取自主选择录取办法招纳百名俊彦。
北京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试点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全国39所中学的校长获得推荐资格,被推荐的学生可被北大降30分录取。此举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对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事,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不少于80字。
示例一:反对。现在社会诚信缺失,校长实名推荐制容易演变为滋长营私舞弊的温床;即使校长公正廉洁,如果没有严格的推荐标准,仅凭个人的好恶来确定推荐人选,同样有失公允。
示例二:赞成。北大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以分数为王”的高校招生模式,尝试一种新的选拔人才的模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让那些有“奇才”、“怪才”的特长生有机会走进高校大门,这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解析:
略
23.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4分)
①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②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③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
④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
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和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结构符合定义形式2分,要点齐全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也是一道压缩语段题。解答此题时,应先明白“定义”的书写格式。“定义”大度欧走位一个单句出现,其主要格式是:“××是××。”在内容上,定义要求揭示概念的内涵。因此应该首先仔细阅读题中四句话,把不属于揭示“自主招生”内涵的信息筛选出去。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4分)
①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②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③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
④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
22、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和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结构符合定义形式2分,要点齐全2分)
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蒋方舟现象”在校园中争论很大。经上网,同学们得知“蒋方舟现象”,争论的导火索是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08年参加了高考,虽然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无从下手,但仍然因清华大学承诺对其降60分调档而录取。自主招生考生一般可加20分参加录取排序,破格获加60分全国较少见。新闻甫出,引起一片哗然。同学们对此形成了正方、反方两派意见。正方:蒋方舟在写作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清华降分录取是招生改革的一个成功例子,无疑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反方:清华降分录取的举动是严重违反教育资源公平竞争的原则,蒋方舟这样做有点投机取巧并侵害了别人获得更好教育机会的权益。
在素质教育之下,应该如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呢,真可谓“进亦忧,退亦忧”!
请你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对此“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进行评析。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应该全面分析、正确对待教育改革。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改革。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之路。教育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坚定信念,讲究方法,最终会获得成功。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育改革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答三点可得10分)
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蒋方舟现象”在校园中争论很大。经上网,同学们得知“蒋方舟现象”,争论的导火索是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08年参加了高考,虽然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无从下手,但仍然因清华大学承诺对其降60分调档而录取。自主招生考生一般可加20分参加录取排序,破格获加60分全国较少见。新闻甫出,引起一片哗然。同学们对此形成了正方、反方两派意见。正方:蒋方舟在写作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清华降分录取是招生改革的一个成功例子,无疑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反方:清华降分录取的举动是严重违反教育资源公平竞争的原则,蒋方舟这样做有点投机取巧并侵害了别人获得更好教育机会的权益。
在素质教育之下,应该如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呢,真可谓“进亦忧,退亦忧”!
请你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对此“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进行评析。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应该全面分
析、正确对待教育改革。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改革。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
曲折之路。教育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坚定信念,讲究方法,最终会获得成功。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育改革要接受实践
的检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答三点可得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