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主持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是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托。要集中力量在()开发利用特别是()并网技术和储能、微网技术上取得突破。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传统能源 D:化石能源
“两个替代”是能源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在()方面,都将带来巨大变革,成为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A:能源消费 B:能源供给 C:能源技术 D:能源体制
()是目前能源的主要形态
A:绿色能源 B:有色能源 C:黑色能源 D:化石能源
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转型 D:新能源
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转型 D:新能源
能源可持续发展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
本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这篇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______。
A:生物能源的含义 B:生物能源与其他能源的区别 C:如何应用生物能源 D:生物能源在新能源中的“排名”情况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
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
A:我国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与能源浪费并存 B: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增加转发变 C:能源供需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D:我国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