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性患者,43岁,反复低热并盗汗2个月。查体:左颈部锁骨上可及-3.0cm×3.5cm包块,无压痛,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无异常。B超示脾大,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TB-Ab阴性。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均在正常水平。左颈部锁骨上包块穿刺细胞学示炎性病变,遂行抗炎治4周,效不显,仍低热并伴消瘦。
F-FDGPET/CT显像示左颈部锁骨上、双侧腋窝、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SUVave2.3~4.7,SUV-max3.5~8.9,脾大伴放射性分布散在性浓聚,SU-Vave3.8,SUVmax5.3;全身其余探测部位未见异常。
F-FDGPET/CT显像的作用包括
A:提供最初的诊断 B:病变的临床分期 C:选择合适的病理取材部位 D:协助治疗计划的制定 E:以上均是
某男性患者,62岁,一侧下肢水肿、喘憋2周,心电图为肺动脉__表现,肺灌注显像示多发性放射性缺损区,肺通气显像为多发性轻度放射性减低区,两种显像异常部位基本一致。
如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肺动脉造影 B:下肢静脉显像 C:D-二聚体测定 D:胸部平片 E:
Tc-DMSA肺显像
某男性患者,64岁,左肺癌术后1年余,已行化疗和放疗近1年,出现多部位骨痛,拟行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提示右侧肩胛骨区可见放射性浓聚灶,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宜作下列哪种体位的检查
A:右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B:右胸部前斜位像 C:左胸部前斜位像 D:左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E: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 F:TOD位像
某男性患者,64岁,左肺癌术后1年余,已行化疗和放疗近1年,出现多部位骨痛,拟行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提示左侧胸廓外缘可见放射性浓聚灶,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宜作下列哪种体位的检查
A:右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B:右胸部前斜位像 C:左胸部前斜位像 D:左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E: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 F:TOD位像
某男性患者,64岁,左肺癌术后1年余,已行化疗和放疗近1年,出现多部位骨痛,拟行全身骨显像。
患者右肘关节附近出现放射性聚集区,此时首先需要做的是
A:询问患者骨显像剂的注射部位及局部有无骨痛 B:做右肘关节前位局部骨显像 C:做右肘关节右侧位局部骨显像 D:做右肘关节后位局部骨显像 E:做右肘关节左侧位局部骨显像 F:做右肘关节右前斜位局部骨显像
某男性患者,60岁,一侧下肢水肿、喘憋2周,心电图为肺动脉__表现,肺灌注显像示多发性放射性缺损区,肺通气显像为多发性轻度放射性减低区,两种显像异常部位基本一致。
如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下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肺动脉造影 B:下肢静脉显像 C:D-二聚体测定 D:胸部平片 E:
Tc-DMSA肺显像
对于心肌灌注负荷显像的描述。
运动负荷试验的显像方法中,最节省患者时间和检查次数的是
A:
Tl负荷及延迟显像 B:
Tc-MIBI负荷及静息显像 C:
Tc-tetrofosmin负荷及静息显像 D:
Tc-teboroxime负荷及静息显像 E:静息
Tl加
Tc-MIBI负荷双核素显像
对于心肌负荷显像的描述
运动负荷实验的显像方法中,最节省患者时间和检查次数的是
A:
Tl负荷及延迟显像 B:
Tc-MIBI负荷及静息显像 C:
Tc-tetrofosmin负荷及静息显像 D:
Tc-teboroxime负荷及静息显像 E:静息
Tl加
Tc-MIBI负荷双核素显像
某男性患者,62岁,一侧下肢水肿、喘憋2周,心电图为肺动脉__表现,肺灌注显像示多发性放射性缺损区,肺通气显像为多发性轻度放射性减低区,两种显像异常部位基本一致。
如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肺动脉造影 B:下肢静脉显像 C:D-二聚体测定 D:胸部平片 E:
Tc-DMSA肺显像
某男性患者,48岁,心绞痛。行
N-NH
,PET心肌灌注显像和
F-FDG PET代谢显像,显像图见图4-3。 
对于显像图描述,正确的是
A:左心室前壁灌注/代谢不匹配 B:左心室前壁灌注/代谢匹配 C:左心室心尖部位灌注/代谢不匹配 D:左心室侧壁灌注/代谢不匹配 E:左心室间壁灌注/代谢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