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零件投产批量为4件,经过5道工序加工,单件每道工序作业时间依次为20分钟,10分钟,20分钟,20分钟,15分钟。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将一个批次的该零件全部生产出来用时必须小于200分钟,应采用的零件移动方式是( )。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交叉移动方式
在生产某零件的过程中,已知设计尺寸为5mm,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为(+0.009,-0.009)。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齿轮上述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在需要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该齿轮产品的随机抽样,经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s=0.0047。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该零件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能是( )。
A:工具 B:机修 C:原料 D:市场需求
某零件设计尺寸为4mm,生产过程中允许的误差是(+0.007,-0.007)。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零件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对该道工序的能力进行评估,经抽样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0.0027。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该零件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能是( )。
A:环境 B:机器 C:原料 D:市场需求
某型号零件的内径设计尺寸为20mm,公差为(+0.15,-0.15)mm。某道工序承担该零件内径的最后加工,现需要通过随机抽样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共抽取200个样本,经测算,该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mm。
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 )。
A:2.2052 B:1.635 C:1.414 D:0.625
某型号零件的内径设计尺寸为20mm,公差为(+0.15,-0.15)mm。某道工序承担该零件内径的最后加工,现需要通过随机抽样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共抽取200个样本,经测算,该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mm。
若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5,可以判断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
A:充足 B:正常 C:不足 D:严重不足
某型号零件的内径设计尺寸为20mm,公差为(+0.15,-0.15)mm。某道工序承担该零件内径的最后加工,现需要通过随机抽样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共抽取200个样本,经测算,该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mm。
在该型号零件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能是( )。
A:人 B:方法 C:价格 D:机器
某企业批量生产一种零件,投产批量为6件,经过4道工序加工,按照加工顺序,单件每道工序作业时间依次为20分钟,10分钟,25分钟,15分钟,假设零件移动用时为零。
将一个批次的该种零件全部生产出来,工序间搬运次数最多的零件移动方式是( )。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交叉移动方式
某企业批量生产一种零件,投产批量为6件,经过4道工序加工,按照加工顺序,单件每道工序作业时间依次为20分钟,10分钟,25分钟,15分钟,假设零件移动用时为零。
为了确保设备在一个批次的零件加工过程中不出现停顿,该企业应采用的工序间零件移动方式是( )。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交叉移动方式
某企业批量生产一种零件,投产批量为6件,经过4道工序加工,按照加工顺序,单件每道工序作业时间依次为20分钟,10分钟,25分钟,15分钟,假设零件移动用时为零。
如果该企业采取平行移动方式进行零件移动,则有利于( )。
A:提高产品质量 B:保护生产设备 C:减少工序间搬运次 D:缩短生产周期
某企业批量生产一种零件,投产批量为6件,经过4道工序加工,按照加工顺序,单件每到工序作业时间依次为10分钟、8分钟、20分钟、15分钟,假设零件移动用时为0.为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该企业对该种零件生产过程进行时间组织,并对工序时间的移动方式进行分析和决策。
为了确保设备在一个批次的零件加工过程中不出现停顿,该企业可以采用的工序间零件移动方式的是()。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混合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