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课堂上,一位教授指出,劳动力供给涉及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供给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国的经济发展既取决于劳动力数量,也取决于劳动力质量。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质量未能实现较快的提高。此外,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可以从就业中反映出来,教授指出,对中国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的近期动向有以下两个:一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将原来委托中国企业生产加工的很多产品收回到本国生产。二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资本设备的价格在不断下降。最后,教授还强调,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会对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影响。
有利于中国劳动者就业的情况是( )。
A: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需求弹性比较小 B:发达国家劳动者对中国劳动者的替代难度比较高 C:中国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 D:能够替代中国劳动者的其他生产要素(资本和发达国家劳动者等)的供给弹性比较小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在其《论工业区位》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他认为运输成本和工资是决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A:最低点 B:最高点 C:平衡点 D:区位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在其《论工业区位》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他认为运输成本和工资是决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在讨论工业成本时,关键是注意( )。
A:劳工系数 B:劳工成本 C:一般集聚因素 D:特殊集聚因素
促使党和__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的原因有
A: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 C: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 D: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工业化道路不符合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实现的主要标志()。
A:工业创造的GDP在整个GDP中占优势 B:工业的技术基础实现现代化 C:工业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D:非农业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占多数
最早提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问题,即中国要实现工业化首先遇到的问题是
A: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B: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 C: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问题 D:全面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问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1-25题。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3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19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44%到1989年的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人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__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到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到全部出口的土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
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