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中柱,剪跨比λ>2,截面尺寸及计算配筋如图17-2所示,抗震等级为四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底层柱底轴向压力设计值N=300kN,第二层柱底轴向压力设计值N=225kN,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f=360N/mm),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φ,=270N/mm)。取a==40mm,ξ=0.518。

若该柱为第二层中柱,其柱底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钢筋合力点的距离≥440mm,试问,该柱下端按单向偏心受压计算时的抗震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90 B:110 C:130 D:150

沥青表面处治通常采用层铺法施工的工序,三层法施工工序有:洒第二层沥青,撒第一层集料,洒透层油,洒第一层沥青碾压,正确的工序为( )。

A:洒透层油→洒第一层沥青→撒第一层集料→碾压→洒第二层沥青 B:洒透层油→洒第二层沥青→撒第一层集料→碾压→洒第一层沥青 C:洒透层油→洒第二层沥青→洒第一层沥青→撒第一层集料→碾压 D:洒透层油→洒第一层沥青→撒第一层集料→洒第二层沥青→碾压

某学校有一栋4层的教学楼,该教学楼每层有2个疏散楼梯,第一层的使用人数为120人,第二层的使用人数为150人,第三层的使用人数为180人,第四层的使用人数为140人。第一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按(  )的疏散人数计算。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题:
某大型商场地上4层,未开设外窗,设有机械排烟系统,防烟楼梯间设有正压送风系统,防排烟风机均布置在建筑的屋顶上。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排烟量按一个防烟分区面积500㎡,单位排烟量不小于120m³/h·㎡确定。系统为专用排烟系统,排烟口为常闭式,并按防火分区设补风系统,补风量为排烟量的50%,送风机与排烟风机联动。正压送风系统中,对防烟楼梯间,在首层及第四层设常开百叶风口,对合用前室每层设常闭多叶送风口,合用前室与楼梯问分别送风,送风要求是保证加压送风部位的余压值不小于规定:对楼梯间为40~50Pa,对前室、合用前室为25~30Pa,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均不具有自然排烟条件。
维保单位按合约为本商场进行定期检查,在检查前详细审核了设计图样,编制了维保方案,经征得业主同意后,在业主配合下实施维保方案:
1)对本次维保使用的测试仪器仪表进行检查,其精度等级符合要求,计量仪器均在有效使用期内。
2)检查风机的电源供应符合要求,供电线路保护符合规定,电气控制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需要进行转动试验的风机,其电气控制柜应处于手动状态(但需要联动启动的补风机则应处于自动状态),并已向消防中心报告。
3)逐台检查通风机传动装置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均有安全防护措施。
4)逐台检查通风机的启动运转情况。
5)逐个检查送风口、排烟口完好无损,风口表面平整,各类风阀的使用功能符合要求。
6)检查挡烟垂壁完整无损,处于工作状态。
7)检查完成后使系统复位,处于准工作状态。
8)任选一个防烟分区,以手动和自动方式启动系统,观察各系统的联动情况。

本案例的火灾发生在商场第二层的防火分区Ⅰ的第二防烟分区内,应当启动的防排烟设施有(  )。

A:防火分区Ⅰ的所有楼梯间、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机 B:防火分区Ⅰ的补风机 C:第二层防火分区Ⅰ第二防烟分区的所有排烟口 D:防火分区Ⅰ的所有合用前室上下对应的第二、三层的正压送风口 E:防火分区I的排烟风机

某技师采用二次法烧结遮色层,第一层烧结与第二层烧结之间温度的关系是

A:第一层与第二层烧结温度一致 B: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低30~50℃ C: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低10~20℃ D: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高10~20℃ E: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高30~50℃

某技师采用二次法烧结遮色层,第一层烧结与第二层烧结之间温度的关系是

A:第一层与第二层烧结温度一致 B: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低30~50℃ C: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低10~20℃ D: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高10~20℃ E: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高30~50℃

某技师采用二次法烧结遮色层,第一层烧结与第二层烧结之间温度的关系是

A:第一层与第二层烧结温度一致 B: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低30~50℃ C: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低10~20℃ D: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高10~20℃ E:第一层烧结温度比第二层高30~50℃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