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文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隔20天,__就在《学习和时局》__:"我党历史上,曾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曾东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既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__率__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__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__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__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__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__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____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中指出,当年__离开西柏坡时,__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编自《__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949年春,为什么__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
第一,"赶考"意味着中国__即将面临"执政"和"建设"的重大任务。 第二,当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比如,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还没有推行;国民党当局残留势力依然存在,__执政地位尚未巩固,这些都是面临的考验。 第三,全国性政权建立后,中国__将面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__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历史任务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还要继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富裕迈进。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1949年-1978年间,我国经历了三次犯罪的高峰,分别是在哪几个年份()
A:1949、1958、1973 B:1950、1958、1975 C:1950、1961、1973 D:1950、1961、1975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能源生产一直得到高度重视,60年的建国史同时也是能源生产能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200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6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08.5倍,年均增长8.3%.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0.32亿吨扩大到2008年的27.93亿吨:原油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扩大到2008年的1.90亿吨。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185万千瓦,2008年年末达到7亿多千瓦,发电量由1949年的43亿千瓦小时增加到2008年的34669亿千瓦小时。
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00年能源生产总量为128978万吨标准煤,低于1995年的129034万吨标准煤,说明并逐年增长 B:1949—2008年,原煤产量增加(27.93-0.32)÷0.32=86.3倍,发电装机容量最多增加(8×10000-185)÷185=431.4倍,发电量增加(34669-43)÷43=805.3倍,则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快于发电量 C:1978年的能源生产总量是1965年的4倍 D:200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比1949年增长108.5倍,年均增长8.3%,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表明我国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终结了“贫油”、“缺电”历史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能源生产一直得到高度重视,60年的建国史同时也是能源生产能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200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6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08.5倍,年均增长8.3%,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0.32亿吨扩大到2008年的27.93亿吨;原油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扩大到2008年的1.90亿吨。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185万千瓦,2008年末达到7亿多千瓦,发电量由1949年的43亿千瓦小时增加到2008年的34669亿千瓦小时。
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总量逐年增长 B:1949-2008年,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快于原煤产量、发电量 C:1978年的能源生产总量是1965年的4倍 D:我国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终结了“贫油”、“缺电”历史
A:In 1940. B:Last year. C:After the unification. D:In 1949.
Technology Transfer in Germany
When it comes to translating basic research into industrial success, few nations can match Germany. Since the 1940s, the nation’s vast industrial base has been fed with a constant stream of new ideas and expertise from science. And though German prosperity (繁荣) has faltered (衰退) over the past decade because of the huge cost of unifying east and west as well as the global economic decline, it still has an enviable (令人羡慕) record for mining ideas into profit.
Much of the reason for that success is the Fraunhofer Society, a network of research institutes that exists solely to solve industrial problems and create sought-after technologies. But today the Fraunhofer institutes have competition. Universities are taking an ever larger role i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echnology parks are springing up all over. These efforts are being complemented by the federal programs for pumping money into start-up companies.
Such a strategy may sound like a recipe for economic success, but it is not without its critics. These people worry that favoring applied research will mean neglecting basic science, eventually starving industry of flesh ideas. If every scientist starts thinking like an entrepreneur (企业家), the argument goes, then the traditional principles of university research being curiosity-driven: free and widely available will suffer. Others claim that many of the programs to promote technology transfer are a waste of money because half the small businesses that are promoted are bound to go bankrupt within a few years.
While this debate continues, new ideas flow at a steady rate from Germany’s research networks, which bear famous names such as Helmholtz, Max Planck and Leibniz. Yet it is the fourth network, the Fraunhofer Society, that plays the greatest role in technology transfer.
Founded in 1949, the Fraunhofer Society is now Europe’s largest organization for applied technology, and has 59 institutes employing 12,000 people. It continues to grow. Last year it swallowed up the Heinrich Hertz Institute f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Bedim Today, there are even Fraunhofers in the US and Asia.
When was the Fraunhofer Society founded
A:In 1940. B:Last year. C:After the unification. D:In 1949.
查找1949年以前的报刊资料,可以利用()等。
A:《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 B:《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 C:《(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 D:《复印报刊资料索引》 E:《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
查找1949年以前的报刊资料,可以利用()等。
A:《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 B:《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 C:《(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 D:《复印报刊资料索引》 E:《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