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分别设计简单的实验,完成下表内容,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
(2) | 稀盐酸呈酸性 | ||
(3) |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可燃性物质和不能燃烧的物质进行点燃,观察现象;
(2)根据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设计实验;
(3)根据常见的酸碱中和放热等设计实验.
解答:
解:(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稀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酸碱中和,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合理即可)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将蘸水和蘸酒精的小棉球在酒精灯上点燃 |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蘸酒精的棉球立即燃烧 |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2) | 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至3滴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 稀盐酸呈酸性 |
(3) | 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在反应前后分别测试溶液的温度 | 温度升高 |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
点评:
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 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根据盐酸中存在三种粒子,在探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逐一进行验证,所以设计了三个实验,通过每次的实验现象推断是哪种粒子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解:因为稀盐酸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H+、Cl﹣),探究谁使指示剂变色需要把这三种粒子逐一去验证.第一次加入蒸馏水是要验证水分子的;第二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验证Cl﹣;第三次是验证H+;通过实验现象就可以判断出来是三种粒子中的哪个起的作用.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红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酸中的哪种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故答案为:(1)红;
(2)酸中的哪种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弄清设计的三个实验是分别用来验证哪种粒子的.
金属钛(Ti)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易于加工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的金属”.工业上以钛酸亚铁(FeTiO3)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备纳米TiO3和钛,主要生产过程如下:(其他产物已略去)
(1)反应①生成两种氯化物和一种有毒的氧化物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纳米TiO2中钛元素和化合价为 价.
(4)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有毒的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
(2)根据四氯化钛和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钛酸和盐酸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4)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
解:(1)FeTiO3和碳、氯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种有毒的气体,该气体是一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应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反应②是四氯化钛和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钛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TiCl4+3H2OH2TiO3+4HCl;
(3)在纳米TiO2中氧元素显示﹣2价,所以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4)反应①是FeTiO3和碳、氯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②是四氯化钛和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钛酸和盐酸,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钛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钛和水,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④是四氯化钛和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属于置换反应,故选:④.
故答案为:(1)CO;
(2)TiCl4+3H2OH2TiO3+4HCl;
(3)+4;
(4)④.
点评:
化学与生产、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也就成了考查热点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NaCl溶液NaClO3溶液
KClO3晶体
(1)完成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NaClO3+3 ↑
(2)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KClO3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写出母液中的所有溶质的化学式
(3)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②中有现象,但该现象不能作为判断①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的是
选项 | ①中实验 | ②中现象 |
A. | 加热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伸入试管内的带火星木条复燃 |
B. |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C. | 加热铜丝 | 伸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
D. | 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 | 酚酞溶液变红 |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
根据NaCl溶液NaClO3溶液KClO3晶体进行分析;
(3)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C、根据铜和氧气会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D、根据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NaCl+3H2ONaClO3+3H2↑;
(2)通过分析可知,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KClO3的饱和溶液,NaCl溶液NaClO3溶液KClO3晶体,所以母液中的所有溶质的化学式为:KCl、NaCl、NaClO3、KClO3;
(3)A、氧气有助燃性,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生成,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碱式碳酸铜发生了分解反应;
C、铜和氧气会生成氧化铜,试管口不会出现气泡,故C错误;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故D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3H2;
(2)饱和,KCl、NaCl、NaClO3、KClO3;
(3)C.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某金属冶炼厂的工业废渣中含有泥沙和某些单质,其中单质含有铜、锌和少部分硫.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处理,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在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 (填化学式).操作①的操作名称是 .
(2)溶液D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写出加入Zn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工业废渣含有的单质和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
(2)工业废渣含有的单质先后与氧气、硫酸反应的产物分析;
(3)根据锌的活动性分析发生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由于工业废渣中含有单质硫,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硫,所以,在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SO2,由于操作①是将固液分离,所以操作名称是过滤.
(2)由题意可知,在足量的空气中加热时,铜、锌与氧气反应分别生成了氧化铜和氧化锌,在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时,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硫酸铜,所以,溶液D中含有的溶质是ZnSO4、CuSO4和H2SO4;
(3)由于溶液中含有CuSO4和H2SO4,在加入锌时,能分别与锌反应,所以,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有:Zn+H2SO4=ZnSO4+H2↑,Zn+CuSO4=Cu+ZnSO4.
故答为:(1)SO2; 过滤;(2)ZnSO4、CuSO4和H2SO4;(3)Zn+H2SO4=ZnSO4+H2↑或Zn+CuSO4=Cu+ZnSO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金属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时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此题也是对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知识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对每一步具体的反应做出详细的分析与判断.
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装置用来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瓶中,装置D的作用是 .
(3)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中pH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 可以说明明矾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
(4)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 (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稀硫酸显酸性分析;
(4)根据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的过程等分析回答;
解答:
解:(1)由于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见下图:
(2)由于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由于生成物中含有硫酸铜,在加入氯化钡时能产生沉淀对硫酸的存在的判断产生了干扰;硫酸显酸性,所以,能证明浓硫酸有剩余的是实验1.
(4)由制取的过程可知,存在的缺陷有: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了有毒的气体等.
故答为:(1)见上图;(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实验1;(4)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了有毒的气体等.
点评:
本题属于实验设计题,排在氢后的金属不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但是可以和强氧化性的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完成本题,可以从题干给出的内容,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归纳从而得出合理的答案,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硅钢合金是变压器、充电器中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份是铁和硅。向8.4g硅钢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硅及其杂质不溶于水,且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1)硅钢合金属于 材料(选填“金属”或“有机物”)
(2)硅钢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
(3)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金属
解:设8.4g硅钢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 H2↑
56 152 2
X y 0.25g
56/x==152/y==2/0.25g
X==7g y==19g
(2)硅钢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7g÷8.4g)×%≈83.3%
(3)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9g÷(7g+100g-0.25g)×%≈17.8%
答:略。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铁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
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
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 ▲ (选填序号)。
A.合金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
3.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二)铁锈成分的探究
1.右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 ▲ (选填序号)。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Fe Fe(OH)2 Fe(OH)3 Fe2O3·xH2O
次要过程为:Fe FeCO3
写出Fe 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铁锈组分的确定
某铁锈成分为Fe2O3·xH2O和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Fe2O3·xH2O失去结晶水温度为110℃,FeCO3在282℃分解为FeO和CO2。②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要 ▲ 。
(2)装置A.中的反应为:H2C2O4 (草酸) CO↑+CO2↑+H2O。通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 ▲ (选填序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现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300℃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装置E.增重3.6g,装置F.增重2.2g。
则样品中FeCO3的质量m(FeCO3)= ▲ g,x= ▲ 。
(4)若缺少G.装置,测得的m(FeCO3) ▲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
x的值会 ▲ 。
(三)炼铁过程的探究
1.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主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
【查阅资料】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
阶段1:3Fe2O3+CO 2Fe3O4+CO2
![]() |
阶段2:Fe3O4+CO 3FeO+CO2
阶段3:FeO+CO Fe+CO2
2.将上述300℃热分解后的D.装置中剩余固体
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的氧化物炼
铁过程的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余固体质量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图中M.点对应的a= ▲ 。
(一)1.Fe+CuSO4 FeSO4+Cu(或其它可溶性铜盐与铁反应)
2.B
3.Fe+2HCl FeCl2+H2↑
(二)1.C
2.2Fe+O2+2H2O 2Fe(OH)2
3.(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c
(3)5.8 2
(4)偏大 偏大
(三)1.Fe2O3+3CO 2Fe+3CO2
2.18.0(或18)
用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Al2O3、Fe2O3)生产医药CaCl2·2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 |
(1)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除去溶液1中少量AlCl3、FeCl3。试剂A.可以选择 ▲ (选填序号)。
a.Na2CO3 b.Ba(OH)2 c.Ca(OH)2
(2)阶段一的目的是 ▲ 。
(3)操作1、2中,所用玻璃仪器有 ▲ 、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操作3包括:蒸发浓缩、 ▲ 、过滤、洗涤等。
(1)c
(2)提纯碳酸钙(或除去工业碳酸钙中的杂质)
(3)漏斗 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或结晶)
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许多物质都可以再回收利用。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的物质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均写化学式)。
(2)干电池用石墨和锌皮为电极,是利用了它们的________性。
(3)图示中能与稀硫酸反应且生成无色气体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C MnO2 (2)导电 (3)Zn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