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钢材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艺制成.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铁画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 |
B: | 所用材料上的铁锈可用稀盐酸清洗掉 | |
C: | 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 | |
D: | 所用的主要材料﹣﹣低碳钢,有较好的锻轧性能,它不属于铁的合金 |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 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 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下列有关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参考右图信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B: 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 C: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因此钢铁的使用要注意防锈 D: 用赤铁矿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
(1)所标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填序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 (任选一种物质填序号).
(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通常用盐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新型食品保鲜剂“纳米α铁粉”被称为“双吸剂”,其实质就是利用了铁生锈的原理,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 检验,若出现 的现象,说明该双吸剂仍可使用.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与合金;座包、轮胎、反光器等物质属于合成材料解答;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解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3)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
解:(1)车把、链条属于金属材料.座包、轮胎、反光器等物质属于合成材料.
(2)生锈是由于钢铁与空气中的水及氧气共同作用导致的,车轮的钢圈采用电镀或者镀上一层难生锈的金属的方法防止钢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铁粉完全氧化后与酸反应不会生成氢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稀盐酸,若出现气泡的现象,说明该双吸剂仍可使用.
答案:
(1)C ABDE
(2)氧气 Fe2O3+6HCl═2FeCl3+3H2O
(3)稀盐酸 气泡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15年5月12日,海西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最长跨海大桥﹣﹣泉州湾大桥正式通车.大桥的建设及通行涉及到许多的化学知识.
(1)制造大桥护栏和斜拉索等重要器件的材料都是钢,钢属于 (选填“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2)工人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 和 发生反应而生锈.
(3)大桥施工过程中用乙炔(C2H.2)燃烧的火焰来焊接金属,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炔燃烧时将 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4)大桥的建成,把隔海相望的泉州环湾城市群连成一片,驱车跨跃泉州湾只需8分钟,有利于节约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减缓 (填序号).
①雾霾天气 ②温室效应 ③赤潮的形成 ④酸雨的形成.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解答;
(3)根据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4)根据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解答:
解:
(1)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工人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氧气(或O2) 或 水(或H2O) 发生反应而生锈.
(3)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乙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4)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大量排出CO2,造成温室效应,或排出SO2等酸性气体,形成酸雨.颗粒物的排放,形成雾霾天气.
答案:
(1)金属
(2)氧气(或O2) 水(或H2O)
(3)2C2H2+5O24CO2+2H2O 化学
(4)①②④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盐金属材料、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以及环境保护等知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①铁锅含有合金单质 (填化学式),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
②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③铝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 .
④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
(2)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①毒重石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气体X的化学式为 .
②操作Y的名称是 ,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 .洗涤氯化钡制品最适宜的洗涤剂是 (填字母).
A.30℃水 B.30℃饱和氯化钠溶液 C.30℃饱和氯化钡溶液
③滤渣水洗的目的是 .
(3)A.B.C.D.E是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图乙所示的是A.B.C.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A的化学式为 .
Ⅱ.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Ⅲ.物质E的用途之一为 .
Ⅳ.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盐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制备;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反应的进行;在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根据框图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物质的性质推断,据此解答.
解答:
解:(1)①铁锅含有合金单质是铁,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故填:Fe,塑料.
②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填:隔绝氧气.
③铝锅轻便是因为密度小,耐用是因为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填:密度小且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④废旧铁锅、铝锅应回收利用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保护环境,故填:节约金属资源.
(2)①毒重石要进行粉碎能增大与盐酸的接触面积;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X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增大与盐酸的接触面积,CO2.
②经过操作Y得到了晶体好滤液,故操作Y的名称是过滤,滤液2中含有氯化钡,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氯化钡.洗涤氯化钡制品最适宜的洗涤剂是30℃饱和氯化钡溶液,因为不能再溶解氯化钡,但是可以溶解其他的杂质,故填:过滤,氯化钡,C;
③滤渣水洗能溶解含有的氯化钡,故填:溶解含有的氯化钡.
(3)据图可以看出,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且A是红色的,B是黑色的,故A可能是氧化铁,B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铁能反应生成铁,铁能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C是铁,E是气体单质,氧化铁与E反应生成铁,故E是氢气,铁能生成固体单质D,故D可能是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Ⅰ.A是氧化铁,故填:Fe2O3.
Ⅱ.反应②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Ⅲ.物质E是氢气,据有可燃性,可以用作高能燃料,故填:高能燃料.
Ⅳ.反应④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3Fe+2O2Fe3O4.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进行即可.
闽北历史悠久,形成众多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如:①建阳建盏(陶瓷)②松溪湛泸剑③浦城“官路”薏米④光泽“圣农”生态鸡.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在下列横线上(填序号):
(1)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2)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3)富含蛋白质的是 (4)富含淀粉的是 .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以及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松溪湛泸剑是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故填:②;
(2)建阳建盏(陶瓷)是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故填:①;
(3)光泽“圣农”生态鸡富含蛋白质,故填:④;
(4)浦城“官路”薏米富含淀粉,故填:③.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成分以及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分别设计简单的实验,完成下表内容,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
(2) | 稀盐酸呈酸性 | ||
(3) |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可燃性物质和不能燃烧的物质进行点燃,观察现象;
(2)根据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设计实验;
(3)根据常见的酸碱中和放热等设计实验.
解答:
解:(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稀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酸碱中和,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合理即可)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将蘸水和蘸酒精的小棉球在酒精灯上点燃 |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蘸酒精的棉球立即燃烧 |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2) | 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至3滴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 稀盐酸呈酸性 |
(3) | 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在反应前后分别测试溶液的温度 | 温度升高 |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
点评:
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 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根据盐酸中存在三种粒子,在探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逐一进行验证,所以设计了三个实验,通过每次的实验现象推断是哪种粒子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解:因为稀盐酸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H+、Cl﹣),探究谁使指示剂变色需要把这三种粒子逐一去验证.第一次加入蒸馏水是要验证水分子的;第二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验证Cl﹣;第三次是验证H+;通过实验现象就可以判断出来是三种粒子中的哪个起的作用.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红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酸中的哪种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故答案为:(1)红;
(2)酸中的哪种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弄清设计的三个实验是分别用来验证哪种粒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