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灭。取出坩埚再加热,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火焰又熄灭。造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 。

温度下降低于松节油的着火点。
2004年山西省发生三起假酒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1人双眼失明。有些假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这样的假酒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
A: 水 B: 甲醇 C: 乙醇 D: 碳酸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气态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单位╱℃
【查阅资料】
由右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右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有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 <
硫燃烧时的温度 (填“>”或“<”或“=”)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1)气态 (2)沸点 沸点低于燃烧温度时能产生火焰 有
(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A.B.C,回答问题(1)~(3).
(1)实验A中,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2)实验B中,能充分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
(3)实验C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如果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 .
解答:
解:(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铜片上的红磷与空气接触,是可燃物,但不能燃烧,说明是没有达到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达到着火点. (2)硫酸铜溶液能与铁钉反应,但天平仍然能够保持平行,可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质量分数,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天平仍保持平衡;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质量分数,种类不变. (3)若其它操作都正确,而只有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仰视时所读取的数据小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即量取水的体积大于实际所需水的量.由于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判断如此操作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它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故答案为:偏小;氢氧化钠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
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 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2H2↑+O2↑ D: 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卫星、军事上。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都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
A: 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 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 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 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某住宅因燃气泄漏引起火灾,为迅速控制火势,消防员用__水枪灭火。根据灭火原理,分析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3)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和 等(请举1例)。
(4)人们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燃烧反应都需要点燃才能发生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人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5)在催化剂作用下,甲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常见物质,并得到电能,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O2+ + 6H2O。
【答案】(1)天然气 (2)降低温度 (3)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
(4)B (5)4NaOH 2Na2CO3
【解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古代生物遗体经若干年复杂变化形成的,故称为化石燃料.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灭火,本题喷水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新能源种类很多,如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它们均可发电.
(5)因为甲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根据已给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还应该有NaOH,再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中还应该有Na2CO3,故答案为:4NaOH 2Na2CO3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
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4分)(1)气态 (2)沸点 有 (3)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解析】(1)因为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由表格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钠燃烧时温度高于其沸点,所以有火焰产生
(3)可能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CO等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为什么?正确的操作应是什么?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铁丝要绕成 状,这是为了
。铁丝一端系火柴棒,这是为了 ;点燃火柴,待火柴 时缓慢地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1) 木炭不能继续顺利燃烧,甚至很快熄灭;因为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燃烧生成的热和二氧化碳会将中上部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较大,沉积于瓶底),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应该由上而下缓慢插入。
(2) 螺旋;提高铁丝局部温度;将铁丝引燃;临近烧完
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的 。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答案】(共5分,[(1)为1分,其余2分])
(1)氢气 (2)CH4+2O2 点燃 CO2 + 2H2O (3)NO
【解析】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所以是最清洁的能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即可得到X的化学式为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