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正在国内传递。

(1)奥运圣火的火种是采用凹面镜使太阳光会聚产生高温而获得。在火种的采集过程中是太阳能转化为 能。

(2)为了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祥云”使用一种常用的气体燃,该燃料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以判断该燃料中一定含有 元素。采用 (填“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燃料的沸点升高,从而使燃料在常温下液化,贮存在燃料罐中。

(3)祥云火炬使用燃料是丙烷(C3H8),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燃料,它燃烧后火焰的颜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请你写出丙烷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内   (2)碳元素和氢元素   增大  (3)C3H8 + 5O 3CO2+4H2O  

解析:凹面镜使太阳光会聚产生高温,从而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燃料燃烧的后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也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中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燃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从题目叙述中可以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然后加以配平,就可以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有人提出不同的设想。

设想一:利用太阳能,找到合适的催化剂,以水能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

设想二:美国科学家通过太空探测车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它在氧气中放出热量。据此,可以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新型燃料。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设想一”能实现,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2)论证“设想二”是否可行时,须考虑哪些因素?

思路解析:设想一中发生的反应实质上就是在太阳光和催化剂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设想二中,若用硫化羰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新型燃料,要考虑到它的来源是否广泛、价格是否便宜、如何储存、燃烧之后有无污染等问题。

答案:(1)2H2O====2H2↑+ O2

(2)考虑到它的来源是否广泛,价格是否便宜,如何储存,燃烧之后有无污染等。

(1)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居民在冬天取暖的主要能源之一。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大气污染。某居民家整个冬天取暖需要用煤1 000 kg,若煤中含硫约2%,则该居民家中整个冬天向大气排放约____________二氧化硫。

(2)人类对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已使其面临枯竭,请列举两种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厨房中有煤气或液化气泄露,立即打开换气扇或抽油烟机的开关将可燃气体排除室外,这样做是不安全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1 000 kg×2%=20 kg,也就是二氧化硫中含有20 kg硫元素,则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20 kg÷(32/64)=40 kg。厨房中如果有煤气或液化气泄露,不能打开鼓风扇或抽油烟机的开关,因为这些电器在接通时,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答案:(1)40 kg  (2)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3)会引起爆炸

车用乙醇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而形成的混合燃料。使用这种汽油不但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而且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同时,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粮食作为原料制得的,这对解决我国粮食转化、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报道完成下列问题:

(1)乙醇能代替汽油作为燃料,是因为乙醇中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

(2)燃烧乙醇比燃烧汽油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乙醇中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元素。

(3)乙醇主要是由粮食中的淀粉等转化而成的,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转化而成的,同时还放出氧气。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

思路解析: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硫、氮元素。石油经加热,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可制得汽油。汽油成分中也含有少量硫、氮元素,因含碳量较高,燃烧时除产生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外,还由于含碳量高且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在汽油中加入乙醇,降低了含碳量,且乙醇不含硫、氮元素,使得汽油的性质能得到改善。

答案:(1)碳  氢 (2)硫、氮 (3)碳、氢

随着“西气东输”的全线贯通,8月底我市将有7万户用上天然气。作为家庭成员,我愿将下列有关天然气的化学知识告知父母: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我知道填充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4  CH4+2O2====CO2+2H2O  (2)检查是否漏气  (3)如果漏气,可以及时察觉。

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灭。取出坩埚再加热,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火焰又熄灭。造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

温度下降低于松节油的着火点。

2004年山西省发生三起假酒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1人双眼失明。有些假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这样的假酒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

A: 水 B: 甲醇 C: 乙醇 D: 碳酸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气态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单位╱℃

【查阅资料】

由右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右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

硫燃烧时的温度 (填“>”或“<”或“=”)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1)气态   (2)沸点     沸点低于燃烧温度时能产生火焰     有

(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A.B.C,回答问题(1)~(3).

(1)实验A中,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2)实验B中,能充分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

(3)实验C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如果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  .

解答:

解:(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铜片上的红磷与空气接触,是可燃物,但不能燃烧,说明是没有达到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达到着火点.

(2)硫酸铜溶液能与铁钉反应,但天平仍然能够保持平行,可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质量分数,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天平仍保持平衡;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质量分数,种类不变.

(3)若其它操作都正确,而只有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仰视时所读取的数据小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即量取水的体积大于实际所需水的量.由于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判断如此操作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它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故答案为:偏小;氢氧化钠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 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D: 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