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是铜、锌合金,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质量均为56g)
| 甲 | 乙 | 丙 |
烧杯+稀盐酸质量 | 139g | 129g | 129g |
加入黄铜样品质量 | 20g | 24g | 20g |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质量 | 158.8g | 152.8g | 148.8g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取用的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他制取的氢气的质量
是 。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1)丙 0.2g 32.5%
(2)10%
材料的研制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最高水平。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其中一种航天材料是以铝镁为基体材料,将石墨作为增强材料分散在其中制得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它属于( )
A:复合材料 B: 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 温度/℃ | 二氧化锰用量/g | 氧气体积/ml | 反应所需时间/s |
① | 5 | 12 | 20 | 0.2 | 125 | 11 |
② | 30 | 12 | 20 | 0.2 | 125 | 2 |
③ | 30 | 12 | 40 | / | 125 | 148 |
④ | 30 | 12 | 90 | / | 125 | 82 |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 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 和 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
(4)为什么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一开始反应很快,过一段时间后反应又很慢。
【答案】(1)过氧化氢的浓度
(2)③和④ 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反应速度越慢
(3)20℃时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运用符号思维,是化学的学科特色(14分)
⑴(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 锌元素 ▲ ; ② 2个亚铁离子 ▲ ;
③ 五氧化二磷 ▲ ; ④ 人体内质量最多的物质 ▲
⑵(6分)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氢气B.焦炭C.金刚石D.硝酸钾
E.一氧化碳F.硫酸G.蛋白质H..武德合金
①理想绿色能源 ▲ ; ②可用作保险丝 ▲ ; ③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 ▲ ;
④铅蓄电池中的酸 ▲ ; ⑤能使血红蛋白中毒的是 ▲ ; ⑥复合肥料 ▲ 。
⑶(4分)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常温下,铝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 ▲
②电解水: ▲
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 ▲
④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一种气体单质: ▲
.(14分)(1)①Zn ②2Fe2+ ③P2O5 ④H2O (2)①A ②H ③C ④F ⑤E ⑥D
(3) ①4Al+3O2 2Al2O3 ②2H2O 2H2↑+O2↑ ③ Fe2O3 + 3CO 2Fe + 3CO2
CaH2+2H2O Ca(OH)2+2H2↑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铜质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B: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 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 D:用铁锅炒菜时利用铁的导热性。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霉变的花生榨油 B:用碳酸钠除水垢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D: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400吨含杂质是赤铁矿(杂质不含铁元素),最终可炼得210吨纯铁,计算该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210t÷(×100%)=300t.
该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75%.
答:该铁矿石中含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 .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都.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设计做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化合物溶液中;④
把丁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 .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作出猜想】根据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三种金属中锰的金属性比它们都强、只比铜强、比它们都弱来猜想;
【设计实验】(2)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铁>铜>锰,可选择硫酸铜试剂来分析;
(3)根据猜想三,利用同种金属在不同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来得出结论;
【实现及结论】根据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活泼性比较;
【拓展探究】根据给出的实验方案,利用活泼金属可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来分析没有必要做的实验.
【解答】解:【作出猜想】因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由猜想一和二可知,锰的金属性介于铁与铜之间,故答案为:铁>锰>铜;
【设计实验】(2)由猜想二可知,验证金属性铁>铜>锰,可选择硫酸铜溶液,将锰片放在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生成,则锰比铜活泼,猜想二错误,故答案为:硫酸铜溶液;
(3)验证猜想三,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则将两片锰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可知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即锰与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都反应,则猜想三错误,故答案为:将两片锰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现及结论】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则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都有气泡产生,锰片的反应比铁片的反应剧烈,而铜不与盐酸反应,即猜想一是正确的,故答案为:都有气泡产生,锰片的反应比铁片的反应剧烈;
【拓展探究】根据金属可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且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由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可验证甲>乙,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可验证乙>丙,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可验证丙>丁,则可比较出金属的活泼性一次减弱,即实验③没有必要做,故答案为:实验③;实验①②④已可验证4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没必要进行实验③.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活泼性的探究实验,学生需熟记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背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的活动性比后面的要强.②和同种酸反应的速度快慢,反应越快的活动性越强等来解答.
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建造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就是用了大量的钢铁.
(1)钢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 ;
(4)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图:

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填“合理开采矿物”或“节约金属资源”).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铁的冶炼;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不活泼的金属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钢铁是铁中含有碳和其它一些物质的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钢铁生锈是钢铁和水与氧气同时作用的结果.故填:氧气;水蒸气.
(3)隔绝氧气或水可以防止钢铁生锈.故填:隔绝氧气或水.
(4)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2Fe+3CO2
(5)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节约金属资源.故填:节约金属资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钢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钢铁生锈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能和空气中的B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C,把A单质放在稀硫酸当中产生气体D,A单质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金属E.
(1)写出B单质的化学式 ; E的化学符号.
(2)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A→C: ;A→D 2 ;A→E: .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利用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作为突破口进行推断即可,由此判断A是铝,B是氧气以此类推.
【解答】解(1)由于A是铝则B一定是氧气,铝与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铝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能置换出金属铜,呈红色.
故答案为:Al;Cu
(2)结合以上过程可得反应方程式.
故答案为:4Al+3O22Al2O3;2Al+3H2SO4═Al2(SO4)3+3H2↑;2Al+3CuCl2=2AlCl3+3Cu
【点评】此题是一道简单的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铝的化学性质的了解,并能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