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课中,各小组作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后,同学们按老师要求将废液都倒在指定的大烧杯中,小科猜想该烧杯中的废液可能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应该可以从中提炼出铁和铜.经思考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设法使滤液甲和乙所含的溶质相同.
则固体C是 ,操作③的名称是 ,实验中所加的过量金属粉末是 .
【分析】根据题意,固体C能被磁铁所吸起,应是铁,根据提炼出铁和铜流程图,结合溶液的成分及金属的活动性,当加入过量的锌粉时,过量锌粉与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等的混合溶液反应后,将溶液中的铁、铜全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由实验过程图可判断,操作③完成后原混合物分成了固体和滤液两部分;利用这一特点可判断操作③为过滤操作.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固体C能被磁铁所吸起,应是铁.由于金属活动性是锌>铁>铜,当加入过量的锌粉时,过量锌粉与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反应后,将溶液中的铁、铜全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与适量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能使滤液甲和乙所含的溶质相同;由实验过程图可判断,操作③完成后原混合物分成了固体和滤液两部分;利用这一特点可判断操作③为过滤操作.
故答为:铁;过滤;锌.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分离知识的考查,解题时只要抓住反应过程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并结合相关的实验过程就能顺利解题.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
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
【分析】(1)依据硬币的组成成分分析材料的种类;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分析,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解答】解:(1)根据题干所知硬币的组成成分都是金属的合金,所以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
(2)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 说明镍在氢的前面,镍的化合价为+2价,故镍的活泼性比铜强,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镍,反应的方程式为:Ni+CuSO4═Cu+NiSO4.
答案:(1)金属材料;(2)Ni+CuSO4═Cu+NiSO4.
【点评】此题是一道与金属相关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和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以及其它相关的知识.
球墨铸铁是生铁的一种,它具有优良的铸造、切削加工和耐磨性能,有一定的弹性,广泛用于制造曲轴、齿轮、活塞等高级铸件以及多种机械零件.
(1)生铁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合金”中之一).
(2)生铁在潮湿的环境内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 (写化学式),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3)生活中我们要用化学方法除去铁锈的反应方程式是
(4)用铁制容器不能盛放波尔多液,用方程式解释原因
(5)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物质的类别、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以及化合价规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生铁和铁和碳的合金,故填:合金;
(2)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填:Fe2O3;+3;
(3)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以清除铁锈,故填:6HCl+Fe2O3=2FeCl3+3H2O;
(4)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Cu+FeSO4;
(5)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2Fe+3CO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程浩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 与稀硫酸不反应,但Cu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R,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 B:R.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C:反应前后,H2SO4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为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欣进行以下实验:取10.0g黄铜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氢气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0
(2)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3)t1﹣t2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图象中的数据分析生成氢气的质量;
(2)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根据盐酸的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
【解答】解:(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1g;
(2)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1g
=
x=3.25g
所以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7.5%;
(3)通过分析可知,t1﹣t2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1)0.1g;
(2)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5%;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通过“金属和金属材料”和“燃烧”的复习,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资料查阅: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2)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填化学式),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填标号)(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仔细阅读材料后,发现是围绕着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与分析,由于钠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因此就表现出一些特殊性质,同学们要抛却思维定势,从资料查阅和实验现象入手大胆分析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1)金属钠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可以理解为钠置换出水中的氢,把水看做HOH就比较好理解了.
答案为:2Na+2H2O═2NaOH+H2↑
(2)钠在CO2中燃烧后瓶内附着黑色颗粒,从反应物的元素组成来分析,黑色颗粒只能是碳,而白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钠或碳酸钠或二者的混合物,但不能是氢氧化钠,因为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其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鉴别它们时不能只用酚酞,要鉴别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C; ①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②碳酸钠;B;乙;
③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故用酚酞不能鉴别,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故金属钠着火时不能有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器,最好是用黄沙掩埋.
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用黄沙掩埋.
【点评】本题在同学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对钠的性质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又与高中知识进行接轨.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盛装醋的瓶盖,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由于分子是 .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它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目前;石家庄所有的出租车和大部分公交车使用的燃料都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制品很容易生锈,实验室可以用稀硫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人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 (填操作方法)、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实验室可以用 电解水实验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水的净化;酸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征分析回答.
(2)根据合金的组成分析类别;
(3)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分析回答.
(4)铁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电解水的反应分析回答.
【解答】解:(1)打开盛装醋的瓶盖,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醋酸的分子通过运动运动到周围的空气中.
(2)合金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其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制品很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实验室可以用稀硫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5)人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实验室可以用 电解水实验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为:(1)是不断运动的;(2)混合物;(3)CH4,CH4+2O2CO2+2H2O;(4)Fe2O3+3H2SO4═Fe2(SO4)3+3H2O;(5)2H2O2H2↑+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是主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应加强学习.
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制品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原因是 。
(2)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金属片已打磨),如图所示:
①甲同学根据铜片表面无变化, 的现象,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Fe>Cu。
②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稀盐酸也能证明Al>Fe>Cu。他在稀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为(写一种即可): 。
③丙同学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铝易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①铝片表面比铁片表面产生气泡快(或铝片和铁片表面都有气泡产生,且铝比铁反应剧烈) ②Fe、Cu、Al(或Cu、Fe、Al)(名称也可) ③FeCl2、AlCl3(或氯化亚铁、氯化铝)
(1)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活性炭净水利用了它的 性。
②钠元素是人体必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③面包中淀粉属于 (填字母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④100g 该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
(2)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造钢质轮圈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这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③在 (填“潮湿”或“干燥”)的空气中,自行车的铁质部件更易生锈。
(1)吸附 常量 A 20 (2)物理 B 潮湿
生铁是铁的合金之一,小华为了测定某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假设生铁中的其他成分都不与稀硫酸反应):
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铁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特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反应前后质量差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产生的氢气质量;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计算所消耗铁的质量;铁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可计算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17.5g+150g)﹣166.9g=0.6g;
(2)设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6g
解得:x=16.8g,
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100%=96%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6g;(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6%.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后所得溶液质量=参加反应铁的质量+所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