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甲中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  .

(2)若用KMnO4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组成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  (填“K1”、“K2”或“K3”);要调节试管与酒精灯相对高度,应调节螺旋 (填“K1”、“K2”或“K3”).

(3)若用废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若需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则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4)如图乙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HCOOHH2O+CO↑

①实验中氧化铁的颜色变化为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只写一点).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解答;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解答;

(3)根据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根据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是:黑色变红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环保,其理由是一氧化碳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并且节约能源.

【解答】解:(1)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故答案为:量筒;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ABEI;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K2,要调节试管与酒精灯相对高度,应调节螺旋K1;故答案为:ABEI;2KMnO4K2MnO4+MnO2+O2↑;K2;K1

(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若用废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CDI;若需测量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则收集的仪器应选量筒;故答案为:CDI;FGH;

(4)①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是:黑色变红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环保,其理由是一氧化碳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并且节约能源;故答案为:①黑色变红色;CO+CuOCu+CO2;②一氧化碳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并且节约能源.

答案:

(1)量筒;

(2)ABEI;2KMnO4K2MnO4+MnO2+O2↑;K2;K1

(3)CDI;FGH;

(4)①黑色变红色;CO+CuOCu+CO2;②一氧化碳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并且节约能源.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展开了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并填写题中空白.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__________,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实验探究1中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热量

固体中一定含有CaO;

(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变成红色

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

(3)取过滤后滤渣,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固体中一定有固体中一定有CaCO3和Fe2O.3.

【反思提高】

有同学提出【探究2】操作2中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CaO+H2O=Ca(OH)2.(用方程式表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铁粉,因为磁铁能吸引铁粉;将实验探究1中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热量,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取过滤后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固体中一定有CaCO3和Fe2O3,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冒出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探究2】操作2中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固体中不一定有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也会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配平.

【解答】解:(1)【实验探究1】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铁粉,因为磁铁能吸引铁粉;故答案为:Fe;

(2)【实验探究2】将实验探究1中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热量,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取过滤后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固体中一定有CaCO3和Fe2O3,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冒出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故答案为:(1)CaO;

(3)实验操作:加入足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反思提高】【探究2】操作2中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固体中不一定有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也会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CaO+H2O=Ca(OH)2.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某科研所成功利用染化厂的废料铁泥(主要成分是Fe2O3、FeO和铁)制备可用于

隐形飞机涂层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1)在物质分类中,四氧化三铁属于 (填写物质类别)。

(2)制备过程中要用到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双氧水溶液的用量、调节的pH、反应

时间是三个关键条件,研究时需要进行七组对比实验。若实验序号1是该制备过程的理论最佳

制备条件,请在下表中完善实验序号为7的实验条件(与1-6组实验条件不同)。

实验序号

双氧水溶液(mL)

pH

反应时间(h)

1

6

10

3

2

5

10

3

3

6

11

3

4

6

10

2

5

7

10

3

6

6

9

3

7

(3)调节溶液的pH可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可知:2NaHCO3Na2CO3 +CO2↑+ H.2O.,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此反应证明NaHCO3的热稳定性 _ __ Na2CO3(填“大于”或“小于”)。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可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请你根据以上性质设计实验方案鉴别Na2CO3NaHCO3固体。

试写出实验方案中另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 氧化物         (2)6  10   4(大于3即可)

   (3) 分解    小于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可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 过60分。]

实验方案:分别取两种适量固体于两试管中,分别加热,并将可能生成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试管中是NaHCO3。(2分)

 Ca(OH)2 + CO2 = CaCO3↓+ H2O(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蒸汽挂烫机由于使用方便而走入我们的生活。

请根据右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挂烫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图中某一种物质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

材料的

(2)铝合金代替纯铝做支架的主要优点是质量轻、

硬度大、

不锈钢喷头可以防止铁生锈。铁生锈与(填物质化

学式) 和氧气有关。

(3)在挂烫机内部使用了全铜发热器,比较铁和铜的金属

活动性强弱可采用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①或②;③或④    (2) 耐腐蚀   H2O     

(3)Fe+CuSO4=Cu+FeSO4     其它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也可。

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好化学的重要

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进行了系

列研究.

I..提出问题

问题1:铁为何称为黑色金属?

问题2:铁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3:铁有多种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哪些

差异?

问题4:钢铁厂在选矿时,如何测定铁矿石中

的含铁量?

问题5: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黑色固

体一定是单质铁吗?

Ⅱ.解决问题

【问题1】上网查寻,有两种说法

a.因为在铁表面有黑色的铁的氧化物,所以叫黑色金属

b.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

(1)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填“a”或“b”)

【问题2】通过学习,已经知道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也能在纯氧中燃烧.

(2)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3)请写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问题3】查阅资料: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和氧化亚铁(FeO).

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以近似地看怍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化合物.它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盐.

c.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能与酸反应,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4)请写出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问题4】同学们参观了某钢铁厂,了解到钢铁厂在选矿时测定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方法较多,小明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Fe203的质量分数.他称取l0.0g赤铁矿,当赤铁矿中的Fe2O.3全部还原为Fe时,剩余固体在CO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6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CO反应).

(5)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

(6)该赤铁矿中Fe203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过程).

【问题5】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C.0与Fe20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7)根据图象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  .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分)(1) a (填“a”或“b”)(2)刷漆 ;(3) 3Fe+2O2Fe3O4 .

(4)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

(5) 将多余的CO气体通过燃烧除掉,防止空气的污染 .

(6) 80% 

(7) Fe .     Fe2O3 +3CO2Fe+3CO2 .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的方法是 ▲  

(4)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铁丝生锈的条件,其中C.、D.的分液漏斗中为足量且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稀盐酸。

①步骤一:关闭K2和K3,打开K1,A.中产生大量气泡。 为保证后续实验的成功,B.中所盛放的溶液是。对比铁丝表面的变化,能够说明铁丝生锈与水有关的最佳装置是(填“C.”、“D.”或“E.”,下同),能够说明铁丝生锈的快慢与氧气浓度有关的装置是 ▲  

②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和K3,将装置C.、D.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

入广口瓶中,C.瓶中现象是 ▲  ;D.瓶中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也可以判断铁丝生锈情况。

(1)酒精灯              

(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A

(3)B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收满

(4)①浓硫酸    CD    DE

②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汽车配件厂新购进了一批黄铜(铜锌合金).为了测定这批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化验人员将取来的样品先加工成粉末,然后利用该粉末与稀硫酸在烧杯内发生反应.在所进行的三次实验中,只有一次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黄铜样品是恰好完全反应的.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g)

10.0

10.0

20.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0.0

80.0

80.0

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g)

109.8

89.8

99.8

请分析实验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2)计算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由题中实验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中酸剩余,第三次实验中金属剩余,只有第二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然后求出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氢气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然后由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去样品中铜的质量求出所得溶液的总质量,进而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题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二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所以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0g:80g=1: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10g+80g)﹣89.8g=0.2g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g

=, =

x=6.5g       y=16.1g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35%

故答案为:1:8,35%

(2)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89.8g﹣(10g﹣6.5g)=86.3g

∴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8.7%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7%.

 

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方案(图示)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⑴乙实验中只要观察到 现象,就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

⑵若将实验乙中的CuSO4溶液替换为 ,即可达成实验目的;

⑶现在按原有方案(图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在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是无色的

B.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C.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

(1)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2)稀H2SO4(或稀盐酸)

   (3)AB(说明:只答出其中任意一个得0.5分,有对有错不得分)

市面上出现的“假黄金”为黄铜(含铜、锌)合金,小明同学为了鉴别真假做了以下实验:取10 g样品加入5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称量剩余物为59.8g。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1)0.2

(2)35%(计算过程略)

金属应用广泛.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铝常用作导线是利用它的  性.

(2)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与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写出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说出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

【考点】铁的冶炼;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保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本题可从防止金属的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金属铝常用作导线,是利用了它的导电性.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4)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的锈蚀,由于金属锈蚀而浪费的金属约占20%﹣40%,要想方设法防止金属生锈;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原料、节省能源,是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减少了金属的使用等.

故答案为:(1)导电;(2)Fe+CuSO4═FeSO4+Cu;(3)CO2+C2CO;(4)防止金属锈蚀(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