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A~H都是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棕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  

(2)转化过程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已知转化过程④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A、B是黑色固体,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和C,则A和B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生成的D为铜,C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生成E,则A可能是碳,生成的E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F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则F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是铁,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初中阶段接触的红色固体主要是铜和氧化铁,A、B是黑色固体,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和C,则A和B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生成的D为铜,C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生成E,则A可能是碳,生成的E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F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则F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是铁,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则H可能是硫酸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由分析可知:B是氧化铜,故填:CuO;

(2)反应③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

(3)④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复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小东、小南两位同学取同一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东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对照比色卡并读出pH

pH试纸变色

pH 7(填“>”或“<”)

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小南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经打磨过的铝条

有气泡产生

该溶液是稀硫酸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取相同溶液而实验结论却不同呢?

【解决问题】

小东、小南讨论后决定再用硫酸铜溶液进一步验证,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 ,于是一致认为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小南加入铝条会有气泡产生呢?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初中常见金属中只有铝能与酸、碱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 。

【拓展延伸】利用老师要求鉴别的那两种溶液,测定镁铝铜合金中各成分的含量。实验设计如下:

【回答问题】

(1)写出操作I.中玻璃棒的作用:

(2)a溶液是 ,选择该溶液的理由是

(3)金属铜的质量为 g,固体A.含有的物质是 ,溶液A.中所含溶质是

【答案】【实验方案】>    【解决问题】有蓝色沉淀产生     【回答问题】 (1)引流 (2)氢氧化钠溶液;只有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通过生成氢气质量方可求出铝质量 (3)0.5       Mg、Cu        NaOH、NaAlO2

【解析】

考点:NaOH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如表为某女士一天的营养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比较(部分)。

项目

摄入量

推荐摄入量

蛋白质(g)

72.9

65

脂肪(g)

65.1

48.2~72.3

维生素C.(mg)

176

100

钙(mg)

807

800

铁(mg)

21

20

硒(mg)

0.037

0.05

①蛋白质、油脂和葡萄糖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 __。

②钙、铁、硒三种元素中,__ __在人体内含量最高(填元素名称,下同),缺__ __易得贫血症,该女士摄入的__ __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

(2)制造汽车使用了镁铝合金、玻璃钢、聚氯乙烯等材料。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 __,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 __,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 _。

②将镁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镁铝合金的硬度__ __(填“大于”或“小于”)铝的硬度。

蛋白质、油脂钙铁硒镁铝合金聚氯乙烯玻璃钢_大于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

(1)图1是教材中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若图1中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写出A.区和B.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区__ _;B.区(焦炭的作用)_ _。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2。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 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 g),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 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物质

性质    

四氧化三铁

氧化亚铁

氧化铁

铁粉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不能

不能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③四氧化三铁、铁粉都能被磁铁吸引,而氧化亚铁、氧化铁均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与猜想】

①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__ __和__ _。

②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B.__ __;C.__ 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__ __(写名称)。

【反思与评价】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

②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__ __。

A.收集一氧化碳B.吸收二氧化碳C.检验二氧化碳

 

C+O2CO2、CO2+C2CO

Fe2O3+3CO2Fe+3CO2_氧化铁氧化亚铁_

全部是四氧化三铁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四氧化三铁AB

A.~H.都是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H.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和E.的化学式为B.____、E.__ 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

(4)写出C.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_ __。

CuO CO3CO+Fe2O32Fe+3CO2_Fe+CuCl2===FeCl2+Cu_

灭火或用作气体肥料或制汽水

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 __(填字母)。

A.金属硬币 B.铝制导线C.铜制火锅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下容易生锈的是__ __(填字母)。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植物油中

(4)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 __。

(5)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一洁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 __(填化学式),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

C Fe+CuSO4===FeSO4+Cu B Al2O3+3H2SO4===Al2(SO4)3+3H2O FeSO4

_Cu_

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考察和研究,认为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并向全世界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

A:可有效减少缺铁性贫血 B:熔点较高 C: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D: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上电流过大时,使其中的金属线(或片)产生高温而熔断,以保护电路免于受到伤害。所以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外,还一定要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硬度 C:较低的熔点 D:较高的熔点

下列铁制品的防锈方法不合理的是( )

A:汽车外壳——烤漆 B:水龙头——镀防护金属 C:公交车扶手——涂防锈油 D:脸盆——烧涂搪瓷

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不与酸、碱反应 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