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如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2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②Zn(NO3)2、AgNO3
③Zn(NO3)2、Cu(NO3)2④Zn(NO3)2、AgNO3、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标号),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 现 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固体B.,滴加 | 有气泡产生 |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地壳中最多的元素,能做导线的原因考虑本题;
(2)【交流讨论】根据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考虑是否存在硝酸银;只要是锌过量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锌;
【实验探究】检验锌过量就是利用锌与酸反应来考虑.
【解答】解:(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就是质子数;所以铝原子质子数是13;由于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易失去3个电子,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铝做导线就是因为铝具有导电性;故错误的是C;
(2)【交流讨论】猜想②中无硝酸铜,说明Cu(NO3)2 已与锌反应生成Cu,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有铜剩余时不可能存在硝酸银,也就是说只要有硝酸银时,一定也含有硝酸铜;
【实验探究】如果猜想①成立说明锌把硝酸银、硝酸铜都反应完了,如果能鉴别出剩余固体中含有锌,就能说明锌过量,铜和银都被它置换出来,由于锌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向固体中加入盐酸,如果有气体产生,说明锌有剩余;
故答案为:(1)C;(2)【交流讨论】②Zn应先与AgNO3反应,后与Cu(NO3)2反应,当有AgNO3剩余时,溶质中一定含有Cu(NO3)2;【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稀盐酸(或稀硫酸) | | Zn+2HCl=ZnCl2+H2↑ (或Zn+H2SO4=ZnSO4+H2↑) |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注意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顺序是最强的金属先和最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04粉末的流程简图。【资料:+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1)判断铁粉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2)操作Y的名称为——,完成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填名称)。
(3)实验室在制备纯净的Fe(0H)2沉淀时,需要将吸有X试剂的胶头滴管伸到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滴,此操作的目的是——。
(4)步骤②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此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1)气泡不再出现
(2)过滤 漏斗
(3)防止生成的沉淀被氧气氧化
(4)2NaOH+FeSO4====Na2SO4+Fe(OH)2↓ 复分解反应
通过化学的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C.、O.、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 ;②最常用的溶剂 ;③汽水中的酸 ;
④炉具清洁剂中的碱 。
(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如图为无锡的公共自行车。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写序号);②公共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 性;③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 接触而生锈;④公共自行车有些零件选用了铝合金材料,其优点是质量轻、硬度大和 。
(1)略 (2) ①④ ;延展;空气、水;耐腐蚀
全国各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宽敞的马路两旁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的装置。太阳能路灯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LED路灯灯头、灯柱、微电脑控制器这五大部分组成。

(1)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 ②分子 ③离子
(2)蓄电池白天将 能转化为 能储存,晚上把化学能转化成光能。
(3)灯柱材料用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在太阳能路灯各组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硅电池板 B.铝合金灯柱 C.塑料灯罩 D.钢质防盗螺丝
(1)①(2)太阳;化学(3)4Al+3O2=2Al2O3(4)C
天启同学为了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提示:B.装置目的是为了除去杂质HCl气体)

请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E.装置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______________ _ __。
(2)D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 _______,
F.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有关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探测发现月球储存有一定数量的冰尘混合物、甲醛和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资源.人类有望利用月球上的水资源,并通过电解获取氢气为火箭提供燃料,获取的氧气可逐渐形成可供呼吸的大气层,用来满足植物和人类所需.根据科学家设想的有关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加絮凝剂的目的是 .
(2)该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推测流程图中的“金属单质”是 .
(4)根据流程图的信息,写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FeTiO3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则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求其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相对原子质量:O﹣16 Fe﹣56)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化合价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加絮凝剂是为了加速不溶性固体物质的沉降,故填:加速沉降.
(2)根据流程图中可以知道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甲烷和氢气,故填:甲烷和氢气.
(3)钛铁矿中含有金属元素铁和钛,和甲烷反应后能够生成铁和钛,故填:铁和钛.
(4)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H2CH4+H2O;故填:CO+3H2CH4+H2O;
(5)FeTiO3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x+(﹣2)×3=0,x=+4;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3)=7:6,故填:+4;7:6.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人类应合理利用和开发金属资源。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
广泛应用。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铝制品具
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抗腐蚀性能更
(填“弱”或“强”)。
(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即可)。
(1)金属,4Al+3O2=2Al2O3
(2)大,强。
(3)铁、铜 Zn+Cu(NO3)2 === Cu+Zn(NO3)2 [或Zn+Fe(NO3)2 === Fe+Zn(NO3)2]
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个领域中用途广泛.
(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Ni),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耐腐蚀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2)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⑤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分析硬币应具有的特点要求,特别是其耐腐蚀、硬度、及价值的相关因素;
(2)根据金属是否容易生锈考虑本题;
(3)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
②由方程式分析可知: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
③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
④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由方程式分析,二者反应结束后,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
⑤由图示可知: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解答】解:(1)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可知:铸造出的硬币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硬度较大、且硬币价值与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而金属的导电性不是铸造硬币所考虑的因素;
(2)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生锈,由“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可知铁最活泼,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铁>铜>金;
(3)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所以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正确;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每56g铁生成2g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知每65g锌反应生成2g氢气;所以若是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而不会相等,故错误;
③该反应是金属置换酸中的氢元素,生成了等质量的氢气后质量不再增加,硫酸均反应完没有剩余;故正确;
④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由方程式分析可知:如果锌恰好反应,则铁有剩余;故错误;
⑤由图示可知: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
故答案为:(1)B;(2)铁>铜>金;(3)①③⑤.
【点评】本题结合题中信息对金属的性质进行了细致的考查,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要结合相关知识认真分析.
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在做推断题时,首先找出解决本题的题眼,然后根据题眼推断出其它物质.本题的题眼为无色液体通电生成A和B,所以A和B为氢气和氧气.黑色固体乙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乙为氧化铜.且E与蓝色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E为铁,而F为铜.所以黑色固体甲为四氧化三铁.乙为氧化铜.E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又因X为无色气体,且能还原金属氧化物,且能得气体,所以X为一氧化碳.
【解答】解:因无色液体通电生成A和B,且B能跟E常见金属反应,所以B为氧气,A为氢气.黑色固体乙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乙为氧化铜.且E与蓝色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E为铁,而F为铜.所以黑色固体甲为四氧化三铁.乙为氧化铜.E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又因X为无色气体,且能还原金属氧化物,且能得气体,所以X为一氧化碳.
(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氧气,化学式O2;
(2)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E为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故答案为:(1)O2;(2)Fe+CuSO4═Cu+FeSO4;(3)Fe3O4+4CO3Fe+4CO2
【点评】在初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具有还原性的气体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在发生还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只有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