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是关于铁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B是氢气,C为红色固体单质,铁会转化成C,所以C是铜,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B是氢气,C为红色固体单质,铁会转化成C,所以C是铜,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Fe3O4

(2)通过推导可知,B是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3)由于是四氧化三铁变成铁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入还原剂,中常见的还原剂有一氧化碳、氢气、碳等;

(4)反应③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Fe3O4

(2)冶炼金属;

(3)CO;

(4)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填空:

X(单质)+甲(化合物)→Y(单质)+乙(化合物)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填化学式)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举一例) .

(2)若乙在常温下是气体,则X是(填化学式)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举一例)  .

(3)若甲是固体,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则X是(填化学式)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举一例)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X(单质)+甲(化合物)→Y(单质)+乙(化合物)”,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1)根据浅绿色的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y是红色的单质,又是化合物和单质生成的,所以y就是铜,乙中含有亚铁离子,所以x就是铁;

(2)根据常见的置换反应会生成气体化合物的是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进行分析;

(3)常温下,若乙是液体,推测可能为氢气.

【解答】解:(1)浅浅绿色的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y是红色的单质,又是化合物和单质生成的,所以y就是铜,乙中含有亚铁离子,所以x就是铁;反应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其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符合要求,因此X是碳,反应可以是碳和氧化铜或氧化铁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或3C+2Fe2O34Fe+3CO2↑;

(3)常温下,若乙是液体,则推测X是可能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H2+CuOCu+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故答案为:

(1)Fe;Fe+CuSO4═FeSO4+Cu(或其它合理答案)

(2)C;3C+2Fe2O34Fe+3CO2↑(或其它合理答案)

(3)H2;H2+CuOCu+H2O(或其它合理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转化,熟练掌握常见的置换反应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铁、铝、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金属中人类最早大规模冶炼和使用的是铜,最晚的是铝,原因是  (填序号).

A.在地壳中的含量,铜元素最高,铝最低

B.金属铁、铝、铜的活动性,铜元素最弱,铝元素最强

C.在自然界中,铜元素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铝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表:

金属单质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99

61

27

17

7.9

密度/(g•cm﹣3

8.92

2.70

7.14

7.86

11.3

熔点/℃

1083

660

419

1535

328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2.5~3

2~2.9

2.5

4~5

1.5

分析上述数据,碎石用的大锤常用铁制而不用铝制,原因是 .

(3)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其成分可表示为Cu2(OH)2CO3,从其组成分析,预测铜绿能与  (任举一例)反应.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先后顺序的关系;

(2)对比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金属用途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根据铜生锈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1)人类最早大规模冶炼和使用的是铜,最晚的是铝,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铜<铁<铝;由此可发现金属的大规模冶炼和使用与金属活动性有较密切关系:活动性强的金属较晚被冶炼和使用;

(2)碎石用的大锤常用铁制而不用铝制,而对比表中铁、铝的数据可发现:铁的硬度,密度比铝大;

(3)由于铜绿中含有氧、碳等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及空气的成分可知:铜生锈是因为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发生了反应;

故答为:(1)B;(2)铁的硬度、密度比铝大;(3)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难度不大.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如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2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②Zn(NO32、AgNO3

③Zn(NO32、Cu(NO32④Zn(NO32、AgNO3、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标号),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 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B.,滴加

 

有气泡产生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地壳中最多的元素,能做导线的原因考虑本题;

(2)【交流讨论】根据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考虑是否存在硝酸银;只要是锌过量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锌;

【实验探究】检验锌过量就是利用锌与酸反应来考虑.

【解答】解:(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就是质子数;所以铝原子质子数是13;由于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易失去3个电子,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铝做导线就是因为铝具有导电性;故错误的是C;

(2)【交流讨论】猜想②中无硝酸铜,说明Cu(NO32 已与锌反应生成Cu,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有铜剩余时不可能存在硝酸银,也就是说只要有硝酸银时,一定也含有硝酸铜;

【实验探究】如果猜想①成立说明锌把硝酸银、硝酸铜都反应完了,如果能鉴别出剩余固体中含有锌,就能说明锌过量,铜和银都被它置换出来,由于锌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向固体中加入盐酸,如果有气体产生,说明锌有剩余;

故答案为:(1)C;(2)【交流讨论】②Zn应先与AgNO3反应,后与Cu(NO32反应,当有AgNO3剩余时,溶质中一定含有Cu(NO32;【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或稀硫酸)

Zn+2HCl=ZnCl2+H2

(或Zn+H2SO4=ZnSO4+H2↑)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注意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顺序是最强的金属先和最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04粉末的流程简图。【资料:+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1)判断铁粉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2)操作Y的名称为——,完成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填名称)。

(3)实验室在制备纯净的Fe(0H)2沉淀时,需要将吸有X试剂的胶头滴管伸到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滴,此操作的目的是——。

(4)步骤②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此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1)气泡不再出现

(2)过滤 漏斗

(3)防止生成的沉淀被氧气氧化

(4)2NaOH+FeSO4====Na2SO4+Fe(OH)2↓  复分解反应

通过化学的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C.、O.、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 ;②最常用的溶剂 ;③汽水中的酸

④炉具清洁剂中的碱

(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如图为无锡的公共自行车。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写序号);②公共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 性;③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 接触而生锈;④公共自行车有些零件选用了铝合金材料,其优点是质量轻、硬度大和

(1)略  (2) ①④ ;延展;空气、水;耐腐蚀 

全国各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宽敞的马路两旁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的装置。太阳能路灯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LED路灯灯头、灯柱、微电脑控制器这五大部分组成。

(1)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 ②分子 ③离子
(2)蓄电池白天将 能转化为 能储存,晚上把化学能转化成光能。

(3)灯柱材料用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在太阳能路灯各组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硅电池板 B.铝合金灯柱 C.塑料灯罩 D.钢质防盗螺丝

(1)①(2)太阳;化学(3)4Al+3O2=2Al2O3(4)C

天启同学为了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提示:B.装置目的是为了除去杂质HCl气体)

请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E.装置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______________ _ __。

(2)D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 _______,

F.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有关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探测发现月球储存有一定数量的冰尘混合物、甲醛和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资源.人类有望利用月球上的水资源,并通过电解获取氢气为火箭提供燃料,获取的氧气可逐渐形成可供呼吸的大气层,用来满足植物和人类所需.根据科学家设想的有关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加絮凝剂的目的是  .

(2)该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推测流程图中的“金属单质”是  .

(4)根据流程图的信息,写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FeTiO3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则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求其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相对原子质量:O﹣16 Fe﹣56)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化合价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加絮凝剂是为了加速不溶性固体物质的沉降,故填:加速沉降.

(2)根据流程图中可以知道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甲烷和氢气,故填:甲烷和氢气.

(3)钛铁矿中含有金属元素铁和钛,和甲烷反应后能够生成铁和钛,故填:铁和钛.

(4)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H2CH4+H2O;故填:CO+3H2CH4+H2O;

(5)FeTiO3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x+(﹣2)×3=0,x=+4;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3)=7:6,故填:+4;7:6.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