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据有关报道,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铁制品约占年产量的20%~40%,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 .
(2)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有:
Cu(NO3)2溶液、AgNO3溶液、Fe(NO3)2溶液、稀盐酸、铜丝、铁丝、银丝.
Ⅰ、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①把铁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②把铜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③把银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④把铜丝插入装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
观察到①中的实验现象是 ,④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你认为小华所做的实验 (填序号)是多余的.
Ⅱ、后来,小贝只选用了上述药品中的三种,通过两步实验,也达到了实验目的.他选用的三种药品是 (写出一种药品组合即可).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2)铁锈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1)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故填: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2)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故填:6HCl+Fe2O3═2FeCl3+3H2O.
(3)Ⅰ、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观察到①中的实验现象是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故填: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铜排在银的前面,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故填:Cu+2AgNO3═2Ag+Cu(NO3)2.
由①②可知,铁比铜活泼,由④可知,铜币银活泼,所以③是多余的.
故填:③.
Ⅱ、用铜丝、Ag NO3溶液、Fe(NO3)2溶液可以鉴别铁、铜、银的活泼性顺序,把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时,铜丝表面附着了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比银活泼,把铜丝伸入硝酸亚铁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由分析可知,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
故填:铜丝、Ag NO3溶液、Fe(NO3)2溶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生锈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三是写上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有“↑”或“↓”.
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答案】
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


①根据如图甲判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②易溶于水的氯化铵固体中混有难溶物二氧化锰,提纯氯化铵固体的实验步骤是:溶解、 、结晶.
③利用废旧电池样品(含Cu、Zn)回收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乙所示:
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过程中 I中稀硫酸过量的目的是 ;过程Ⅱ中发生金属间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D是 .
【考点】89:金属材料及其应用;4F:混合物的分离方法;85:金属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①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解答;
②根据回收物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据图可以看出,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铜、锌,故填:铜、锌;
②要提纯氯化铵固体,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故填:过滤;
③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能使铜和锌完全反应,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使铜和锌完全反应,Zn+CuSO4=Cu+ZnSO4,氢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以及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A.﹣H都是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A.D是单质,其他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④基本反应类型是 .
(3)F的化学式是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A~H都是初中在高温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是黑色固体,能反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和C,所以A、B可能是氧化铜或碳中的一种,生成的D为铜,C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生成E,所以A可能是碳,生成的E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F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所以F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是铁,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A、B是黑色固体,能反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和C,所以A、B可能是氧化铜或碳中的一种,生成的D为铜,C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生成E,所以A可能是碳,生成的E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F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所以F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是铁,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C+2CuO2Cu+CO2↑;
(2)反应④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3)F是氧化铁,故填:Fe2O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人类常从矿石中获取金属材料.
(1)铁是冶炼最多的金属.工业炼铁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
2Fe+3CO2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该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常用于灭火的是 C.
(2)铜是人类利用较早的金属,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金属冶炼通常使矿石中金属元素转变为 (填“化合”或“游离”)态.
【考点】铁的冶炼;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2)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的质量减小;
(3)金属冶炼使矿石中金属元素转变为纯金属单质,金属为游离态.
【解答】解:解:(1)Fe2O3+3CO2Fe+3CO2,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O3被还原,为氧化剂;铁只有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2)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原理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CuO+C2Cu+C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的质量减小;
(3)金属冶炼使矿石中金属元素转变为金属单质,金属元素为游离态;
故答案为:(1)Fe2O3(氧化铁); Fe(铁); CO2(二氧化碳);
(2)C+2CuO 2Cu+CO2↑; 减小;
(3)游离.
【点评】能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掌握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组成等知识,考查 了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RL串联电路与直流电源E 接通瞬间, 电路中电流 I、 电感两端电压 UL及电阻R 之间的关系是( )。
A:I=0, UL=0 B:I=0, UL=E C:I=E/R, UL=IL D:I=E/R, UL=E
安装锯条时,其松紧程度应( )。
A:松一些好 B:紧一些好 C:不松不紧 D:可松可紧
按复合按钮时, ( )。
A:常开先闭合 B:常闭先断开 C:常开、 常闭同时动作 D:常闭动作, 常开不动作
按照习惯规定, 导体中( )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A:电子 B:正电荷 C:电荷 D:离子
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指变压器额定运行时( )。
A:输入的视在功率 B:输出的视在功率 C:输入的有功功率 D:输出的有功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