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性医疗机构排放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检测结果为:粪大肠菌群≤900MPN/L,氯化法总余氯<3.5mg/L,消毒接触时间≥1.0小时,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经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用氯化法消毒污水,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该医疗机构污水的日常监测方法为:每日检测总余氯一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一次,未检测肠道致病菌。
该医疗机构用氯化法消毒污水的加氯量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 B: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20~3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 C: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30~5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 D: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40~6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 E: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50~7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30~50mg/L
炼油高浓度乳化污水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影响是()。
A:使污水pH降低 B:使除油设施不能正常运转 C:使生化磷盐投量增加 D:使混凝效果变差
排放水体是污水的自然归宿,水体对污水有一定的稀释与净化能力,排放水体也称为污水的()处理法。
A:稀释 B:沉淀 C:生物 D:好氧
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污水处理方法是()。
A:化学处理法 B:物理处理法 C:厌氧法 D:好氧法
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的工艺流程是()。
A:污水→格栅→沉砂池→二沉池→生物处理池→出水 B: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理池→二沉池→出水 C:污水→格栅→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D:污水→格栅→曝气氧化→混凝沉淀→消毒→出水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 )。
A:其机理在本质上和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是相同的 B:仅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C:不仅用于处理有机污泥、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处理像城镇污水这样的低浓度污水 D:只能用于简易处理粪便污水
按照我国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规定,医疗机构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验程序是()
A:污水稀释处理→乳糖胆盐发酵试验→EMB平板分离→革兰染色鉴定→乳糖蛋白胨培养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B:污水稀释处理→乳糖胆盐发酵试验→EMB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乳糖蛋白胨培养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C:污水稀释处理→双倍浓度SF增菌→SS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D:污水稀释处理→双倍浓度GN增菌→EMB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E:污水集菌→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抗酸染色初步鉴定→致病力试验检点→计数,报告结果
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9/m3。
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测的气体应包括( )。
A:可燃气体 B:有毒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E:氮气